分享一下我老師大神的人工智慧教程!零基礎,通俗易懂!
首先我們來看看三種交換方式的示意圖
對照上面的圖,給出三種交換方式在資料傳輸階段的主要特點:
接下來介紹幾種衡量計算機網路效能的指標
位元是計算機中的最小單位,乙個位元組(byte)=8個bit。處理時延:主機或者路由器在接受到分組時候要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例如分析分組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資料部分,執行差錯檢驗或者查詢適當的路由等等。1kb = 1024bit
1kb = 1024byte
1mb = 1024 kb
1mb = 1024kb
所以有 1 mb = 0.125 mb (1/8 * mb)
(注意上面的大小寫)
排隊時延: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佇列中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介面後還需要在輸出佇列中等待**,所以就產生了排隊時延。
這樣,資料在網路中經歷的種時延就是以上四種時延之和:
種時延 = 傳送時延 + 傳播時延 + 處理時延 + 排隊時延時延頻寬積:表示乙個鏈路可以容納的最多位元,其計算公式如下:
時延頻寬積 = 傳播時延 * 頻寬我們用下面的的示意圖來表示時延頻寬積:
鏈路像一條圓柱形的空心管道,管道的長度來表示鏈路的傳播時延,而管道的橫截面積表示頻寬,所以時延頻寬積就是表示這個管道的體積,表示這樣的鏈路可容納的位元數。
講了那麼多的概念,最後我們來看一下例項問題吧:
要傳輸的報文一共 x(bit)。從源點到終點共經歷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 d(s),資料率為 b(b/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 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的長度為 p(bit),且各個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以忽略不計。我們看一下解題過程: 對於分組交換或許會複雜些,我們參照下面的這個圖: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
上圖中a c都是表示的傳送分組的時延 ,b表示的傳播時延。上圖是在4個報文,三條鏈路的情況下的示意圖,對於本題,一共有k段鏈路,每個分組長度為p的情況下,響應a b c的資料為:
a:報文總長度 / 資料率 即 x/b (s)b:鏈路數目 * 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 即 k*d (s)
c:(鏈路數目 - 1) * 單個分組長度 / 資料率 即 (k-1)*(p/b) (s)
所以分組交換的總時延為: x/b + k*d + (k-1)*(p/b) (s)
只要滿足:(k-1)p/b < s 即可上面的題目就算是解完了,現在我們在上題的基礎下,看一下下面的問題:
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假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為 x 和 (p+h)(bit),其中p和h分別是單個分組的資料部分長度和分組頭部首席資訊官度(h和p之間沒有聯絡)。也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資料率為 b (b/s),但是 傳播時延和排隊時延都是不做計算的。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若要使得總時延最小,那麼p的值應該取多大?
首先每個分組的資料部分為p,那麼分組的個數不就是 x/p,那麼得到了分組的個數,不就的得到了要傳送的總長度為:(p+h)*(x/p)。那麼時延就為(p+h)*(x/p)/b (s),這就相當於上面的a,因為傳播時延b已經不計算,那麼c的值為 (k-1)*(p+h)/b (s)。給我老師的人工智慧教程打call!所以:總時延=(p+h)*(x/p)/b + (k-1)*(p+h)/b (s)
我們運用微分方程的一些知識,很容易得到 p = (√(
h∗x)
k−1)
資料傳輸方式
資料傳輸方式 1 並行傳輸與序列傳輸 並行傳輸指的是資料以成組的方式,在多條並行通道上同時進行傳輸。常用的就是將構成一 個字元 的幾位二進位製碼,分別在幾個並行通道上進行傳輸。例如,採用8單位 的字 符 可以用8個通道並行傳輸。一次傳送乙個字元,因此收 發雙方不存在字元的同步問題,不需要另加 起 止...
資料傳輸方式
環境限定 tcp ip下的socket網路傳輸 c c 開發語言,32 64位機。目前有兩種方式對資料進行傳輸 1 字元流形式,即將資料用字串表示 2 結構型方式,即將資料按型別直接傳輸。1 的方式保證所有的資料都是清晰的字串明文,沒有平台不一致問題,但傳輸的資料不定長,復合資料型別 如struct...
資料傳輸方式
本文摘自原文 定義 socket也稱作 套接字 實現伺服器和客戶端之間的物理連線,並進行資料傳輸。協議 主要有udp和tcp兩個協議,處於網路協議的傳輸層。優點 1 傳輸資料為位元組級,傳輸資料可自定義,資料量小 對於手機應用講 費用低 2 傳輸資料時間短,效能高。3 適合於客戶端和伺服器端之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