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訪談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使用者訪談經常出現如下問題:
第一,「怎麼說」和「怎麼做」不一致的問題。
使用者經常會騙我們,先看乙個經典的索尼遊戲機的故事。
對我們來說,防止被騙的方法恐怕是像索尼一樣,盡量在使用者可以和產品發生互動的場合下進行,讓使用者在「說」的同時也「做」,只不過,這樣訪談的成本會明顯高於**訪談或邀請使用者來公司的會議室訪談。另外,我們也可以注意區分使用者說的事實與觀點,一般來說,諸如「我做了什麼,步驟如何,碰到了什麼問題」這類事實的可信度更高一些,而「我覺得、我認為」這類的觀點,則需要帶著大大的問號去聽。
第二,樣本少,以偏概全的問題。
選擇樣本的時候需要多加注意,盡量做到隨機,舉幾個常見的「不隨機」的例子。
比如為了成本考慮,我們上門訪談的時候只找了本市的使用者,這樣很可能得出一些與地域有關的錯誤推論;又如**訪談時,為了提高聯絡成功率,我們優先撥打留了手機的使用者,而留手機很可能代表這批使用者忠誠度已經比較高;再如邀約使用者來公司訪談,「願意來的使用者」,就已經和全體使用者有差異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常用的幾個對策如下。首先,我們應該盡量識別出各種可能引起偏差的因素,在訪談的報告裡標明,讓讀者了解。然後,為了用盡可能少的樣本得到盡可能正確的結論,我會以增量的方式做訪談。舉個例子,我會先訪談5個使用者,得出基本結論,然後再訪談5個,觀察結論是否有改變,如果有改變,就繼續加大樣本量,或者思考問題是否合適?樣本集是否合適?如果沒有改變,就停止繼續訪談,節省成本。
樣本的選取,其實屬於概率與數理統計的範疇,想深入的同學可以自行研究。
第三,使用者過於強勢,把我們往溝裡帶。
我在2023年底做**版的使用者訪談的時候,就經常犯這個錯誤:
第四,我們過於強勢,把使用者往溝裡帶。
原來我們團隊有一位做銷售出身的女生,改行做產品,新產品中負責了幾個模組的設計,設計好了邀請使用者來做訪談,她的故事很有趣。
開始挺好的,她慢慢深入地問著,使用者小心翼翼地答著。隨著訪談的進行,使用者漸漸地放開了,開始對產品提出自己的看法,於是磚頭一塊一塊的向那位女生的頭上拋去,只見她的臉越來越苦,然後終於忍不住了,心說「老娘當年可是做銷售的,看我怎麼收拾你」……接下來只見風雲突轉,她給使用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指出了使用者的理解有哪些不對的地方,她的產品確實很好,很值得買,幾十分鐘過去,不得不讚嘆她的銷售功底就是紮實,使用者完全被說動,就差道歉了,覺得這確實是一款好產品,並且承諾說上市以後一定買。使用者走後,她心滿意足,回來大家一討論這個過程,都傻了。
這個問題的對策,同樣是牢記訪談的目的,並且管好自己的嘴。
避免一組固定的問題:固定的問題會讓被訪者產生被審問的感覺,我們應該準備好問題清單,但清單只是乙個引導作用,並不用照著讀。
首先關注目標,任務其次:比使用者行為更重要的是行為背後的原因,多問問使用者為什麼這麼做。
避免讓使用者成為設計師:聽使用者說,但不要照著做,使用者的解決方案通常短淺、片面。
避免討論技術:特別是碰到一些略懂技術的使用者,不要與其糾纏產品的實現方式。
鼓勵講故事:故事是最好的幫助設計師理解使用者的方法。
避免誘導性的問題:典型的誘導問題是「如果有某某功能,你會使用麼?」一般來說使用者會給出毫無意義的肯定答覆。
該文章出自《iamsujie的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體會(1015)使用者訪談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新書劇透 哈哈。第2.2.1節裡的一段,章節導航一把 乙個需求的奮鬥史 需求採集的大生產運動 定性的說 使用者訪談 使用者訪談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使用者訪談經常出現如下問題 第一,怎麼說 和 怎麼做 不一致的問題。使用者經常會騙我們,先看乙個經典的索尼遊戲機的故事。用 戶倒不是故意想欺騙我們,而可能是...
面試常見問題 1 this的常見問題
this 的含義 this關鍵字是乙個非常重要的語法點。毫不誇張地說,不理解它的含義,大部分開發任務都無法完成。前一章已經提到,this可以用在建構函式之中,表示例項物件。除此之外,this還可以用在別的場合。但不管是什麼場合,this都有乙個共同點 它總是返回乙個物件。簡單說,this就是屬性或方...
python常見問題與解答
1 python函式返回多個值 def getvaule a,b c a b d a b e a b return e,d,e x,y,z getvaule 5,10 print x x,y y,z z 2 list去重問題 1 直觀方法 number 5,6,3,4,5,3,1,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