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021-08-30 01:16:21 字數 826 閱讀 9245

子曰: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這段話我一直以來多有誤解,尤其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總是和修身、立業混在一起,進而把立業直接解釋為開創自己的事業,呵呵,錯的厲害。

其實這段是孔子報告自己一生經歷的話,甚為簡潔。

「吾十有五志於學」:十五歲時立志做學問。

「三十而立」:經過十五年,到了三十歲,此時經過了人生的磨練,從此而「立」。「立」的意思就是不動,做人處世的道理不變,確定了。也就是開始有自 己的人生哲學和大局觀。也就是說,這十五年都在學習,到此終於開始確定了自己的人生觀點,做人處世的道理,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而不是說開創了事業,這完 全是兩回事情。但是,雖然這個時候「立」了,還是會有懷疑,有搖擺的現象。

「四十而不惑」:再過了十年,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沒有搖擺的現象了,也就是碰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行為準則,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和處世原理,不再會有猶豫不定了,然而,這還只是對形而下的人生學問而言。

「六十而耳順」:再過十年,方耳順。這裡的耳順不是生理上耳朵順不順,有沒有問題的意思。「耳順」的道理是說,自十五歲開始做人處世,學問修養,到 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的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的進去,心裡平靜。這個心裡平靜不是心如止水,死氣沉沉,而是很活 潑,明辨是非。到這個境界,當是鎮定自如,波瀾不驚,可以舉重若輕了,但是還沒有達到從心而欲。

「七十而從心而欲,不踰矩」:又過了十年,方才可以到達從心而欲。至此終於可以揮灑自如。然而從心而欲,並不是可以隨便亂來,看到人家東西好就去 拿,從心而欲嘛?不是這樣的,後面這句話很重要,「不踰矩」,人與人之間有個範圍,有社會約束,自由不能超越範圍,變成無限制的慾望。所以,「從心而欲, 不踰矩」。

生存志 第22節 歷代大事件概覽 五代十國

五代 53 907年 960年 後梁 17 907 923 後唐 14 923 936 後晉 12 936 947 後漢 4 947 950 後周 10 951 960 十國 77 902年 979年 吳 35 902 937 前蜀 18 907 925 吳越 71 907 978 楚 44 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