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嘉言鈔》摘錄

2021-08-25 16:48:27 字數 4464 閱讀 1413

==曾文正公嘉言鈔

=書札集思廣益本非易事,要當內持定見,而六轡在手;外廣延納,而萬流赴壑,乃為盡善。

凡善弈者,每於棋危劫急之時,一面自救,一面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敗為功。善用兵者亦然。

欲學為文,當掃蕩一副舊習,赤地新立,將前此所業蕩然若喪其所有,乃始別有一番文境。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鉅細,皆不敢忽。恕則常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自古大亂之世,必先變亂是非,然後政治顛倒,災害從之。賞罰之任,視乎權位,有得行,有不得行。至於維持是非之公,則吾輩皆有不可辭之任。顧亭林所稱「匹夫與有責焉」者也。

軍中閱歷有年,益知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陸氏但稱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輔以朱子「銖積寸累」工夫,則下梢全無把握。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

驕、惰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立之本。

凡沉痾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誌帥氣,一曰以靜制動。人之疲憊不振,由於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如貪早睡,則強起以興之。無聊賴,則端坐以凝之。此以誌帥氣之說也。久病虛怯,則時時有一畏死之見,憧擾於胸中,即魂夢亦不安恬。須將生前之名、身後之事與一切妄念劃除淨盡,自然有一種恬淡意味,而寂定之餘,真陽自生。此以靜制動之法也。

大抵世之所以彌亂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讓,小人愈妄。

風骨者,內足自立、外無所求之謂,非傲慢之謂也。

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四字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

凡辦一事,必有許多艱難波折,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摺,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動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亮。

以勤為本,以誠輔之。勤則雖柔必強,雖愚必明。誠則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逆億命數是一薄德,讀書人犯此弊者最多,聰明而運蹇者,闕弊尤深。凡病在根本者,貴於內外交養。養內之道,第一將此心放在太平地,久久自有功效。

養生與力學,皆從有恆做出,故古人以有恆為作聖之基。

凡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凡道理不可說得太高,太高則近於矯,近於偽。吾與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不撒謊二事,雖最淺近,而已大有益於身心矣。

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立法不難,行法為難,以後總求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應事接物時,須從人情物理中之極粗極淺處著眼,莫從深處細處看。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聖賢之所以為聖,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寬,養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家書用功譬如掘井,與其多掘數井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於我,我當以所餘補人之不足。君子之處嗇境,亦兢兢焉常覺天之厚於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嗇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

誰人可慢?何事可馳?馳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

德業之不常,曰為物牽。爾之再食,曾未聞或愆。

接人總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懷智術以相迎距。人以偽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偽者亦共趨於誠矣。

來書謂「興會索然」,此卻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身體雖弱,卻不宜過於愛惜。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

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智慧型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催淚。

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此意。

餘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臨死之際,寸心無可悔憾,斯為大幸。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凡事後而悔己之隙,與事後而議人之隙,皆閱歷淺耳。

強自禁制,降伏此心。釋氏謂之降龍伏虎,龍即相火也,虎即肝氣也。多少英雄豪傑打此兩關不破,亦不僅餘與弟未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過熾。古聖所謂窒欲,即降龍也;所謂懲忿,即伏虎也。釋儒之道不同,而其節制血氣,未嘗不同。總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軀命而已。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

無形之功,不必騰諸口說,此是謙字之真工夫。所謂君子之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見也。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吾屢教家人崇儉習勞,蓋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也。

小心安命,埋頭任事。

弟信於毀譽禍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第一層功夫。此處有定力,到處皆坦途矣。

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

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袁了凡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鍊英雄,使弟大有長進乎?諺云「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也。

=家訓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歲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菸,至今不再吃。四十六歲以前做事無恆,近五年深以為戒,現在大小事均尚有恆。即此二端,可見無事不可變也。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

餘生平略涉儒先之書,見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是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是也。將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謂人能充無慾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將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謂人能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汙。余於此二者常加克制,恨尚未能掃除淨盡。爾等欲心地乾淨,宜於此二者痛下功夫。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兩言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

=日記凡事之須逐日檢點者,一旦姑待,後來補救難矣。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生哪有空閒的光陰。

天下事一一責報,則必有大失望之時。

《易》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勞謙二字,受用無窮。勞所以戒惰也,謙所以戒傲也。有此二者,何惡不去,何善不臻?

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本質,別生精彩,況人之於學乎!

知天下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學問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勤勞而後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忮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凡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於此關不破,則一切學問才智,適足以欺世盜名。

自戒潮煙以來,心神彷徨,幾若無主。遏欲之難,類如此矣。不挾破釜沉舟之勢,詎有濟哉!

=文集能儉約者不求人。

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擾擾萬眾,大率皆中材耳。中材者,導之東而東,導之西而西,習於善而善,習於惡而惡。其始瞳焉無所知識,未幾而騁耆欲、逐眾好,漸長漸慣而成自然。由一二人以達於通都,漸流漸廣,而成風俗。風之為物,控之若無有,鰌之若易靡,及其既成,發大木,拔大屋,一動而萬里應,窮天人之力,而莫之能御。

世多疑明代誅鋤搢紳而怪後來氣節之盛,以為養士實厚使然。余謂氣節者,亦一二賢者倡之,漸乃成為風會,不盡關國家養士之厚薄也。

凡菜茹手植而手擷者,其味彌甘。凡物親歷艱苦而得者,食之彌安也。

==胡文忠公嘉言鈔

心志不苦,患難未嘗,則智慧型鈍而膽力怯。

天下事所以敗壞,則正氣不伸而偽士得志也。

智慮生於精神,精神生於安靜。

聖賢不可必得,必以志氣、節操為主。孔孟之訓,注意狂狷。狂是氣,狷是節,有氣節則本根已植,長短高下,均無不宜也。

德必不孤,德亦必不可孤。

久逸則筋脈皆馳,心膽亦怯。

用所長以救所短,不必舍所長而用所短。

是非不明,節義不講,此天下所以亂也。

==左文襄公嘉言鈔

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當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昔人雲:此心如水,不流即腐。昔人事業到手,即能處措裕如,均由平常留心體驗,能明其理、習於其事所致。未有當前遇事放過,而日後有成者也。

凡事過於求好,轉多不妥之處。

曾文正公仿效記

今日閱曾國藩紀錄片,深感震撼,悔自身學術不專 文采不精 無功自傲,遂記吾志。讀曾語錄,吾總結三條前輩成功之道 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曾創笨拙學,又勤勉克己,以勤補拙,至誠至拙,乃是大道。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故大智若愚也,下苦功夫 笨功夫,終成大學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