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程式設計師的2009

2021-08-25 01:14:41 字數 3765 閱讀 7901

過了0點了,

現在是我」

出爐」31

年零一天了。好幾次都想寫關於2009

的總結,但是寫了一些又放棄了。這一年經歷太多,收穫很多,也學會很多,也總算是成熟了。

今天給top

團隊的同學做了年前最後一次分享,主要是把top

服務控制的內容全部重新梳理後,重新全域性的介紹了一下。雖然還是大家自願來的方式,但是我邀請了除了研發以外其他的幾個團隊。我的文件很早就發出去了,但是我知道90%

的同學不會去仔細看,因為大家總是在「忙」。而我這次分享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在今年最後的幾天裡面,停下來,看一看,自己到底在忙什麼,如何才能少「盲」,如何才能夠用「先見之明」來逐漸減少修補的工作。

top團隊在**的眾多團隊中比較特殊,屬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狀態,有自己的開發,pd

,運營,測試,技術支援。這就要求大家是乙個整體來考慮如何完善平台,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每乙個團隊面對的是不同的平台客戶,可能是使用者,可能是isv

,可能是後端服務提供者,大家都希望做出客戶滿意的平台,這時候如果沒有乙個整體性的規劃和協作,那麼就會發現在很多時候大家都在往不同的方向使勁,最後搞的研發同學做出來的東西不倫不類,客戶不滿意,pd

,運營,技術支援不滿意,開發很疲憊,系統架構很雜亂。

會議兩個小時不到,但是大家都能夠比較全面的去了解當前平台的業務需求下,平台的服務控制流程設計是怎麼乙個框架,同時對於各個團隊的近期的需求,如何能夠統一的規劃和整合起來。開會前運營團隊的蘭諾同學說會不會太技術性她們來了也聽不懂,我就打了保票說我會用最非技術的詞彙和概念讓他們理解技術性的一些設計。其實說白了就是如果你能夠從業務角度去設計你的框架和平台,那麼沒有什麼是不能說不明白的。最怕的就是自己抱著對技術的「熱衷」偏執的去說技術的優點,那麼對於關注業務的團隊來說就是一頭霧水了。物件導向這個概念在程式設計師中很容易理解,今天我給運營的mm

也作了乙個比方,讓他們了解了業務規則的抽象和不同使用者面對抽象規則執行的差異性的區別。

今天的會議僅僅是個開頭,後續的工作還需要落地,這也就是後面我要引出的我在2009

的個人變化。

2009

年,阿軟的我:「小團隊和個人英雄主義」,「自詡的藝術家」,「嚴謹而又固執的基礎平台設計者」。

2009

年-2010

2009

年,隨著公司不斷的轉型,從工具框架做到基礎平台,在轉到業務平台,最後作服務整合平台,我有些茫然,特別是當服務整合平台成為內部服務平台,放棄了**,放棄了外部資源。我,就乙個小團隊,曾經以攻堅,創新為樂趣,回首來到阿里的這些年和自己30

歲的年紀,發現原來自己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能產出的就是一些非商業化的技術「創新」,但是當技術脫離商業的時候,那就是自娛自樂,這種自娛自樂的場景在商業化的公司遲早會成為歷史。

程式設計師骨子裡都有一種和其他藝術工作者一樣的自信和固執,對於技術的執著是優點,也是阻擋自己進步的絆腳石。這裡的進步是指如何去學會理解別人世界的東西,了解別人的感受。就和電影有高雅的文藝電影還有馮式賀歲電影一樣,學著如何去了解大眾的喜好,學會去觀察客戶的行為,才能做出客戶滿意的產品。覺得ued

團隊總是喊這個使用者體驗第一最響亮的團隊,研發基本上沒啥感覺。但這個不是說就要在哪兒喊,關鍵要看看自己這個自詡的藝術家是不是能夠在藝術和使用者體驗上找到結合點。說周星馳早年就搞笑的電影,後續搞出了無厘頭的風格,在這種風格中也讓很多人看出了很多內在的東西,其實有時候就需要有這麼一點放下架子的勇氣,讓自己做乙個平凡的人,乙個不懂技術的人,才能看到技術是否能夠給產品帶來價值。這年頭最怕的不是不懂技術,而是拿著技術卻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我說過我從進入平台組以後,做過開發框架,做過基礎平台,做過業務平台,也做過服務平台,做每一種產品的時候對於產品的嚴謹性要求是不同的。對於開發框架,其實最重要的是靈活和可擴充套件,在業務需要的時候可以妥協的去做一些看起來不是很優雅的實現。做基礎平台就容不得對框架有任意的「放縱」,需要去約束,需要去規範,因為這是基石,承載著厚重的上層建築,需要的就是那份紮實和嚴謹。業務平台和服務平台同樣也是需要在業務和架構上作妥協,過分的嚴謹限制了平台的可用性,那麼最後就沒有人願意陪你玩。在過去的工作中總是不太樂意去把握這個尺度,總是從乙個基礎設計者去考慮問題,嚴格要求任何專案都採用絕對嚴謹的風格做事,但最後的效果就是雙方都不滿意,客戶覺得限制很多卻得不到需要的能力,設計者又覺得架構不單純,不系統化,導致擴充套件和維護成本很高。

2009

年8月,我離開了阿雲,選擇了**。原因很簡單,就和我當年離開第一家安逸的公司來阿里巴巴接受挑戰一樣,因為我看到我遇到自己的瓶頸了,我需要改變一些什麼,讓環境來改變我的態度、習慣,讓我能夠做出乙個商業化的產品,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再是整天自得其樂的在井底玩鵝卵石。來到**,我一天當兩天用,1/3

的時間用來救火(秀芳同學最經典的話就是:你現在來了,你以前抱怨的**服務的問題你要自己全權搞定),1/3

時間用來融入大團隊(包括review

**,分享,整體和區域性架構設計),1/3

寫核心**(我畢竟還是乙個不寫**活不下去的p)。

這些日子最大的感觸: 1.

接觸的團隊多了,內部研發同學多了,要學會溝通,學會去傾聽,學會去表達自己而不是去說服別人。不在是乙個「尖刀班」隨時炸掉乙個碉堡就算完事了,也不是乙個刺客,殺了乙個boss

就ok了,這是一場全域性性的持久地戰爭,需要的是每乙個人合作,每乙個人都能夠往同乙個方向用力,這真的很不容易,也是我一直和秀芳說的自己最考驗的能力。但是真的就是這樣的壓力下,才會讓自己去改變,不然一輩子就蒙頭在那邊寫**,出個幾個文章專利,永遠就是乙個不懂用技術來創造價值的人。 2.

責任感。我記得我在阿軟始終覺得那些專案結束後一堆人的「肉麻」的郵件在幹啥,每個人都好像被**了,感覺無限的快樂和激動。我6

月份當了爸爸,8

月份來到**後,10

月份我在郵件裡面和top

的同學說,我有兩個兒子,乙個是真的兒子,還有乙個是top

,我希望我兒子會說話的時候,top

也走到了他的乙個里程碑。在過去我會覺得自己這麼說也是很肉麻的,但今天我發現我用心去做事了,真的投入了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僅僅在學技術,在提公升自己的能力。而是傾注自己的精力去用心去做乙個平台,這其實是自己多了乙份責任感。也許今天沒有人會去看伺服器的日誌是否有錯誤,也許沒有人會關心每天分析器自動出的業務統計分析,但是我回去看,就好比我起床會去看看我兒子是不是臉上濕疹又發了一樣。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真的owner

這個團隊,才會融入這個團隊,才能把產品做好。 3.

做個藝術家,但是永遠不要抬著頭走路。進入**,在top

有很多很好的同學,不論是我所在的架構組還是其他幾個團隊,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強,同時都很謙虛。年底的時候我給很多同學都送了一本書,因為在阿里巴巴這4

年的時間裡面,讓我一直記著的就是當年我進入平台組的時候,老刀送給我的一本書,雖然只是一本書,卻讓我很感動,感動得是他能看得懂我,給我鼓勵(因為不同的書他送給了不同的人)。我今年當然也沒有選擇太多的書,但是還是做了部分的選擇。其實每乙個人都是藝術家,但是需要低下頭來聽別人怎麼說,這些年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有些孤僻,有些時候抬頭做人(雖然不是故意的),但卻傷害了很多同學,讓很多同學對我避而遠之。改變需要時間,我在**的這些日子無時不刻的讓自己耐心的將自己的知識分享給其他同學,同時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多於一些同學一起去協作開發。這樣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夠被大家得到認可,因為技術只是一小部分能力,如何學會做事做人才是自己進步的基礎。

新年沒幾天就要到了,大年初一是我自己真正的生日,面對30

而立的這麼多變故,對我來說是一種幸運。在我考上大學的那一年,語文老師給我乙個字條:將來不管怎麼樣,要記著讀書,寫文章。結果這事情算是沒戲了。但是對於我這個普通的程式設計師來說,將來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學習做人、做事、做產品。多一點責任、多一點想法、多一點專注。

最後就是每天都要寫**…

記錄的有些凌亂,是對2009

的告別,對2010

的乙份期望。

普通程式設計師的2009

過了0 點了,現在是我 出爐 31年零一天了。好幾次都想寫關於 2009 的總結,但是寫了一些又放棄了。這一年經歷太多,收穫很多,也學會很多,也總算是成熟了。今天給top 團隊的同學做了年前最後一次分享,主要是把 top服務控制的內容全部重新梳理後,重新全域性的介紹了一下。雖然還是大家自願來的方式,...

頂尖程式設計師與普通程式設計師的區別

普通程式設計師認為自己與頂尖程式設計師的區別,主要是頂尖程式設計師任何功能都能編碼實現,編碼速度快,無 bug。正如一慣的那樣,普通程式設計師之所以普通,正是因為他們勉強能看到 或者根本看不到 事物的表象而看不到本質。頂尖程式設計師專業度 1 精通 除錯 debug 很多人在寫 的過程中,經常會有的...

角色互換 普通程式設計師與有理想的程式設計師

生活中,有較多付出的方向,也必然有缺失的方向。因為,大部分人都逃不出乙個法制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看待一件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比如程式設計,熱愛這份工作的朋友願意付出大量的業餘時間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平常心的朋友則選擇 隨緣 對待工作中的進展。不同的觀念,也決定著之後的道路。舉個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