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時,語文課本裡有一篇「庖丁解牛」的古文。那時只是把它當作古典文學的範例來學習,以為它講述的不過是一位技藝高超、擅長解牛的廚子而已。二十年後,由於偶然受到的啟發,在拜讀老、莊的過程中,意外地又看到了這篇文章,這才發現,原先的理解是多麼地膚淺。文章背後隱含的哲學深意倒是如今才得以領會的。
照莊子所講的這個寓言來看,庖丁其實應該算是一位世外高人,他展示解牛技藝的過程,隱喻出為人當順任自然、含藏收斂、動靜相宜、行事謹慎的哲理。依我所見,老子、莊子這些先哲們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型的人,按照世俗的標準,老、莊之流的清貧生活是多少有些慘淡的,但一般人**知道,這些智者們從人生中獲得的幸福滿足與欣愉又是無人能比的。人生是個既複雜又簡單的生命運程。說它複雜,是因為物質、精神、情感、事業、生死等等諸多相互關聯、互相牽制的因素糾結其中,充斥著喜、怒、哀、樂、貧、富、毀、譽的波折與流變;說它簡單,是因為人生從本質上講,就是乙個得與失不斷交替轉化的過程,物質的得失,精神的得失,生命的得失貫穿始終。正因如此,佛家將人生看作苦海,把在海中沉浮的人生希望寄託於極樂世界。不過,能做到六根清淨的人總是少數,要想建立快樂適宜的生活狀態,卻惟有智慧型之人才能做到。
智慧型是一種辨析判斷與創造的能力。它不僅與智商有關,同時也與社會經驗、價值取向和人生觀有聯絡,它的很大一部分源自於對人生的體悟。在社會生活中,無論從商、治學或是走仕途,聰明的人總能占得先機;而有智慧型的人則會在得失交織的人生中為自己選擇一種快意自適的生活。
有智慧型的人,是順任自然、率性而為的人。他們的聰明是向內而非逐外的。莊子說,「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只有首先認清了自己,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的,才能擺好位置,打下良好的根基。是怎樣的人就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出發點對了,才有可能走上正確的道路;在浮光掠影、紛紛擾擾的生活中,才能夠不盲從,不顧此失彼,找到人生真正的快樂所在。乙個回鄉養豬的大學生或是乙個在街頭擦鞋的研究生,如果他們的這些選擇是出於內心的喜好和意願,那麼應該說他們從中獲得的滿足快樂與高薪要職帶給其他人的快樂是同等的,因為真正的快樂是發自於內心,並非出於別人的目光。
有智慧型的人,是懂得重生養神,內斂含藏的人。人生之中,生命為大,沒有了生命,又何談人生的種種?放眼望去,到處可見為了外物而奮不顧身的人們,不論各自的目的如何,在佩服其精神可佳的同時,也為他們多少帶有急功近利色彩,透支生命的做法感到惋惜。在世為人,首先要懂得養護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樣也是對親人、對社會的尊重。重生,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愛惜形體,涵養精神,形神合一才構成健全完整的生命。
智慧型之人愛護生命,他們對物質的追求明白有度,不以傷身違性為代價,所謂「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身形康健,自然能體會人生之樂,從容地享受生活。能夠做到不見利輕身的人,多是善於修身養性的,即老子所說的「為腹而不為目」。不過分地寄託於外物,也就不會隨外物的轉變而動搖心志,保持內心的平和恬靜。面對外部世界的變化,適時調整應變,不因得失過於勞瘁精神。修養心性,內逐而不外溢,就可長久的感受到發自於內心的愉悅與幸福。
有智慧型的人,是明晰生命與命運本質的人。人生相對於浩瀚之界而言是極短的瞬間,無論某人的存在與否,世界都會按照它固有的軌跡執行。物量的增減,時序的變化,生死的交替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得到與失去也不是永遠的,運命的流轉難以預見。所以智者得失聽其自然,明了應變,安心於不同的人生境地。不去汲汲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東西,不奢求命運所無可奈何的事情,不讓外物的得失攪擾內心的安寧與平衡。
莊子言,「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一語道破生命的本質。且不說外物的流轉變化無常,生命的往逝也是不可知見的。活著就要充分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珍惜親友相聚的緣分。面對生,「怵然為戒」;面對死,安心接受自然的命運,將生死都視為人生的必由之路。拋棄貪欲,放下生死的人才會擁有豁達的心胸。在物質與利益上不與人過多計較,不耗費心機於爭權奪利之事。對人常持寬容之心,不會一味陷入情感的糾葛,擁有時以誠相交,當放棄時也並不拖泥帶水。寬以待人的人,實際上是寬容了自己,心中極少懷有怨恨,沒有精神的包袱,所以活的釋然輕鬆。
有人說人生如一場大夢,赤條條而來,兩手空空而去,凡事皆如過眼煙雲,不變的惟有真性情。了解了生命的本質,悟到了命運的往復之理,就不會將功名利祿當作唯一的人生目標。因為這些身外之物往來無常,現在得到,也許將來還會失去,失去了就惶惶不可終日,或者捨身以求,這都不是明智之舉。智慧型之人常以平和泰然之心面對人生,得到並不沾沾自喜,失去也不沮喪懊惱。因而行事寬緩從容,知進知退。他們明白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知道命運於所有人均是公平的,故不與人攀比。攀比之人總有不如人之處,便永無自得之心。莊子把這種人稱為只羨慕別人而不欣悅自己,求別人有所得不自求欣悅的人,只是適於別人的安適而不自求安適的人。而知足之人不因利祿累害自己,心意自得的人遇到損失也不憂慮,修養內心的人沒有爵位也不羞愧,所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樣的人生一定是充滿恬和之樂的。
由此看來,有智慧型的人為自己選擇的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生活、輝煌的生活、富裕或者轟轟烈烈的生活,卻一定是快慰自適的生活。智慧型之人崇尚自然的人生狀態,明白什麼是真正需要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什麼是於己無益的。他們不一味順隨世俗的成見,不以俗成的標準評判自己,只求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生活狀態。他們長於自省,不斷糾正行為的方向,審慎地避開可預見的障礙。無論旁人怎樣看待,他們從自己選擇的人生狀態和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是快樂和滿足。
許多**都報道過一些關於人群幸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一定程度上,財富與幸福並不成正比。俗語說,「羅綺千箱,不過一暖;食前方丈,不過一飽。」並不是說創造物質生活有什麼不對,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對物質的創造是促進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只是所謂愛財,也須有道。這個「道」,不僅涉及道德的範疇,也包括恰當的方式,包括乙個度的把握。不僅是財富,幸福與名利的關係都是如此。其實,快樂的內容很簡單,它只與人性最天然、本原的方面有關。如果說追求物質的富裕,追求人生的成功,是為了更幸福,那麼在追求的過程中反而失去了生活中最根本、自然的生存快感,豈不又是本末倒置了嗎。我們倒是可以向智者們借鑑一二,從他們對人生透徹的認識,對精神與生命的養護,從他們游刃有餘的行為技巧中,找到自己快樂人生的準則。
大繁複簡,大智若愚
由於最近換工作的原因,對一些東西有了些感觸,總體就是化繁為簡,大朽不工吧!但是我更想說大繁複簡,大智若愚。隨性而來,就隨性用來當標題了,而實際主要是想寫寫自己的感悟,記錄下自己學習生活中的點滴心得。上家公司成立年份比較早了,剛入職進去人家直接給了環境包,各種配置文件,安裝文件,使用文件,還有人專門給...
大智若愚加強版!
有一位朋友人品不錯,口才不錯,在這個推崇智商的年代,有著人們羨慕的 真本事 除了性格倔強一些,沒有什麼大毛病,但就是放在 都與周圍的人不能和諧相處,最終鬧得自己不愉快,做事失利,也令別人反感。究其原因,就是不懂得與人相處的智慧型。與人相處是是一門藝術,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必然行為,也是我們每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