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習第二語言的一點思考

2021-08-22 16:12:21 字數 1430 閱讀 5938

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苦惱,說出來的話都帶著濃濃的中國味。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來說,只要錯過了語言的最佳習得期即兒童時期,再學一門外語就一定會受母語的影響(排除那些天生具有語言天才的人)。這是我們在說或寫外語時候的思維結構決定的。在這裡筆者簡要地把說外語的思維過程分成三層境界:

境界1:腦中有需要表達的概念——>轉化為中文——>乙個個詞地翻譯成外語。 很顯然,這個思維過程會導致很多漢化外語的出現,因為中文中的詞和外語中的詞並不是一一對應的,比如』mouse『對就中文中的』滑鼠『,』老鼠『。

境界2: 腦中有需要表達的概念——>轉化為中文——>以片語,短語的形式地翻譯成外語。這種方法說出來的外語肯定比前一層境界好些。

境界3: 腦中有需要表達的概念——>轉化為中文——>以句子的形式翻譯成外語。其實這種思維方式習慣了,我們直接可以把中間』轉化為中文『那一步去掉了,直接從概念輸出外語,而不受母語的影響。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這些個境界和機器翻譯的演化歷史好像啊。從最開始的詞語關係對應詞典進行逐詞翻譯,再到現在的利用深度學習進行逐句翻譯。

很多外語老師在教書的時候,都會要求學生從外語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即直接從第三種境界出發,實際上這是不太現實的。第一,只有母語才是通過概念直接變成語言;第二,我們學習外語是由詞到片語,再到短語,再到句子,再到文章,是乙個層層遞進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子跳到第三個境界;第三,如果你執意要跳到第三個境界,那麼你的記憶負擔是很重的,因為在所有語言中,句子數量》短語數量》詞語數量,直接記憶所有第二外語中的句子不太可能(這就是機器翻譯優於人工的原因,機器可以記憶大量的句子,有乙個強大的語料庫)。

所以你說了這麼多,有啥用呢?我還是學不好地道的外語啊!

好,說到這裡,我再來講講乙個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在閱讀理解的時候,那些地道的表達方式我都懂,我也都認識這些表達方式,可是到了自己說話,自己寫作的時候,怎麼就想不到那樣表達呢?———這就是』指認『和』復現『的區別。舉個例子,你在犯罪現場看到了乙個犯罪嫌疑人,讓你畫出來肯定很難,可是如果給你一堆**挑選,你肯定能找到那張嫌疑人的**。畫出來是『復現』的過程,挑出**則是『指認』的過程,前者可是比後者難了好幾個級別啊。所以說,你認識乙個詞,可萬萬不等於你會了這個詞。

講到這裡,記不記得很多外語老師跟你說過的話:學外語沒什麼技巧,就是要多讀多練多重複啊! 我承認這句話很有道理,可是這句話往往會給我們帶來乙個不太好的認知,即只要肯花時間就好了。而這會導致什麼現象呢?這個導致很多人寧願費力氣也不願費腦子。比如說,寧願抄十遍單詞,也不願在心裡想想這個單詞使用場景並且複述出來。因為前者只要花力氣花時間,而後者費腦費神啊!這種學習方法,說得偏激一點,純粹就是浪費時間,欺騙自己。不過要是你又願意花時間,又會動腦子,那就最好不過了。

我的建議呢,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多一些『復現』的過程。比如,有許多中英互譯的文章,你可以先看一句中文,想想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來翻譯這句中文,再和相應的英文進行對比,看看自己哪些地方說得不地道。

好吧,我也就這麼點建議了。。一句話說明,還是多用腦啊。。

最近學習的一點思考

我發現,我現在所學的東西分三類 準備考試時看的,我稱之為刷題。其實為了準備考試這是最好的方式,而且真正在做題的時候其實並不枯燥反而覺得挺有成就感 兩本習題集,一本看一本做 可是它的作用也就僅限於準備考試,考完試之後所做的這些工作全都失去了意義。對於我這種畢業後準備直接去工作的人來說,沒什麼卵用。前兩...

關於學習的一點思考

最近發現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但是時間是有限的,如何更有效率的學習成了我思考的問題。scott h young用了12個月,通過網際網路完成了四年麻省理工大學33門的計算機課程,無疑他的一些分享可以帶來一些啟發。深入學習的第一步是對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大致印象,可能需要多讀幾本同主題的書,相互考證。這個...

對於公司程式設計師的一點思考

對於公司程式設計師的一點思考 趁著中午午休的時間,自己碎碎念一下公司的程式設計師。說真的,剛出入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其實我感覺我挺孤獨的,這種孤獨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或許因為我是慢熱型的性格吧!所有可能相處關係和很慢,但我總覺得,不相處也罷!說真的,我真的看不起公司的個別程式設計師,就算是之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