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模式下輸入命令
ctrl+u:向檔案首翻半屏;
ctrl+d:向檔案尾翻半屏;
ctrl+f:向檔案尾翻一屏;
ctrl+b:向檔案首翻一屏;
esc:從編輯模式切換到命令模式;
zz:命令模式下儲存當前檔案所做的修改後退出vi;
:行號:游標跳轉到指定行的行首;
:$:游標跳轉到最後一行的行首;
x或x:刪除乙個字元,x刪除游標後的,而x刪除游標前的;
d:刪除從當前游標到游標所在行尾的全部字元;
dd:刪除游標行正行內容;
ndd:刪除當前行及其後n-1行;
nyy:將當前行及其下n行的內容儲存到暫存器?中,其中?為乙個字母,n為乙個數字;
p:貼上文字操作,用於將快取區的內容貼上到當前游標所在位置的下方;
p:貼上文字操作,用於將快取區的內容貼上到當前游標所在位置的上方;
/字串:文字查詢操作,用於從當前游標所在位置開始向檔案尾部查詢指定字串的內容,查詢的字串會被加亮顯示;
?name:文字查詢操作,用於從當前游標所在位置開始向檔案頭部查詢指定字串的內容,查詢的字串會被加亮顯示;
a,bs/f/t:替換文字操作,用於在第a行到第b行之間,將f字串換成t字串。其中,「s/」表示進行替換操作;
a:在當前字元後新增文字;
a:在行末新增文字;
i:在當前字元前插入文字;
i:在行首插入文字;
o:在當前行後面插入一空行;
o:在當前行前面插入一空行;
:wq: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存檔退出操作;
:w: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存檔操作;
:w!: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強制存檔操作;
:q:在命令模式下,執行退出vi操作;
:q!:在命令模式下,執行強制退出vi操作;
:e檔名:在命令模式下,開啟並編輯指定名稱的檔案;
:n:在命令模式下,如果同時開啟多個檔案,則繼續編輯下乙個檔案;
:f:在命令模式下,用於顯示當前的檔名、游標所在行的行號以及顯示比例;
:set number:在命令模式下,用於在最左端顯示行號;
:set nonumber:在命令模式下,用於在最左端不顯示行號;
個人感覺,vi這種編輯方法好處應該是比較嚴謹,沒那麼容易出錯,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唯一一點好處了。。。
重現安裝虛擬機器後,按照以下指令
cd /var/www/mutillidae/
vi config.inc
進入編輯模式後,也是會有各種錯誤而儲存不了的。
PB 資料儲存失敗
row changed between retrieve and update.no changes made to database.這個問題產生原因之一,由於pb資料窗字段與資料庫字段格式不匹配 q 如 sfz id 字元型15位,現在改為18位 而pb資料窗如果沒有重新對sql進行編輯是不會更...
vi的工作模式
第一 命令列模式 該模式是進入vi編輯器後的預設模式。任何時候,不管使用者處於何種模式,按下esc鍵即可進入命令模式。在該模式下,使用者可以輸入vi命令,使用者管理自己的文件。此時從鍵盤上輸入的任何字元都被當作編輯命令來解釋。若輸入的字元是合法的vi命令,則vi在接受使用者命令之後完成相應的動作。但...
vi的模式切換
1.vi編輯器的使用 命令模式 游標移動 上下左右鍵。行間跳 和0使游標跳轉到這行的開頭。使游標跳轉到這行的末尾。b可是游標跳轉到每個單詞的第乙個字母。行間跳 g 和gg使游標跳轉到檔案的最後一行的起始位置。1g可使游標跳轉到第一行的起始位置。g可是游標跳轉到自己想要的行數字置的起始位置。翻頁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