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作業系統概述
1.1.1 計算機系統構成的認識
微型機的硬體組織:匯流排結構。
大中小型計算機的硬體結構:非匯流排結構。
1.1.2 命令、任務、程序、作業
1.1.3 作業系統的定義和地位
作業系統:管理系統資源並向使用者提供服務介面的程式集合,是最基本的系統軟體。
作業系統的目標:方便使用者、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系統效能。
另一種定義:計算機系統中的乙個系統軟體,是一些程式模組的集合——它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系統的軟硬體資源,合理的組織計算機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為使用者提供乙個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和可擴充套件的工作環境,在計算機和其使用者之間起到介面作用。
簡要定義:用於控制和管理系統資源,方便使用者使用計算機的程式的集合。
1.1.4 研究作業系統的四種觀點
使用者(介面)觀點。
程序觀點(動態觀點)。
分層觀點(虛擬機器觀點)。
1.2 作業系統的發展歷程
1.2.1 作業系統的形成
手工操作階段、批處理階段、執行系統階段。
1.2.2 手工操作階段
1.2.3 早期批處理階段
1.2.4 多道批處理系統
在當前執行的程式需作i/o處理時,cpu轉而執行另乙個程式。
多道程式系統必備的硬體基礎是中斷技術。
1.2.5 分時系統操作
1.2.6 實時作業系統
1.2.7 通用作業系統
1.4 作業系統的特性
共享性:併發的程式共同使用系統的軟硬體資源。
虛擬性:把乙個物理上的實體變成了若干個邏輯上的對應物。
不確定性:系統中同時存在的多個程式的執行次序及每個程式的執行所花費的時間一般是不可再現的。
1.5 作業系統的效能
可維護性:排除故障、改進和擴充功能。
方便性(友好的使用者介面):操作使用簡單易學,給出盡可能多的提示資訊。
2.1 作業的基本概念
2.1.1 作業的定義
2.1.2 作業的組織
2.1.3 作業的狀態及其轉換
2.2 作業的建立
2.2.1 作業的輸入方式
網路輸入方式:一台主機上輸入的資訊通過網路傳輸到另一台主機上。
2.2.2 作業控制塊的建立
2.3 作業的建立
2.4 spooling技術
2.5 作業排程
2.5.1 工作過程:
將該作業的狀態從後備改為執行,相應作業控制程序就緒。
2.5.2 排程演算法的選擇
2.5.3 單道批處理系統的作業排程演算法
2.6 作業控制
2.7 作業終止和作業撤銷
2.8 分時作業的管理
可以說,分時系統中作業的概念已很淡化了,對分時作業的管理也很簡化。分時作業jcb與分時程序的pcb表合而為一了,對分時作業的管理已簡化為對終端程序的管理,對分時作業的控制是靠命令語言解釋程式實施的。
2.9 作業系統與使用者之間的介面
2.9.1 命令級介面
離線命令介面(批處理使用者介面)
2.9.2 程式級介面(系統呼叫)3.1 順序程式和併發程式
併發程式的特性:
3.2 程序及其狀態變化
3.2.1 程序的定義及其特徵
3.3 程序構成及程序控制塊
3.3.1 程序的構成
3.4 程序排程
3.4.1 排程的基本概念
3.4.2 程序排程演算法
時間片輪轉演算法。
多級佇列演算法。
3.5 程序互斥
3.5.1 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幾種方法
3.5.2 pv操作及其原理
3.7 死鎖及其對策
3.7.1 死鎖及其產生條件
3.7.2 死鎖的對策
死鎖的避免:系統執行過程中避免死鎖的發生。
死鎖的檢測與恢復:定期檢測有無死鎖發生,如發現死鎖則恢復之。
銀行家演算法:
用銀行家演算法避免死鎖
3.7.3 死鎖的對策
死鎖的幾種解除方法
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介面
介面表現為函式呼叫,由作業系統提供,連線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出於安全性考慮,應用程式不能直接在記憶體中任意訪問 將核心程式和使用者程式隔離 通過比較訪問資料段cpl和rpl的特權級和當前段dpl的特權級之間的關係 應用程式呼叫庫函式printf printf呼叫庫中的write函式 write將函式...
作業系統(作業系統引論)
方便性 方便使用者進行操作計算機 有效性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提高系統的吞吐量,加速程式的執行 可擴充性 方便地增添新的模組和功能,以及對原有的功能模組進行修改 開放性能夠遵循世界標準規範 os作為使用者和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 使用者能夠通過作業系統來使用計算機系統 os作為計算機資源的管理者 ...
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 一 作業系統概述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本文已收錄至我的github倉庫daydayup 歡迎star 之前一直沒有系統地學過作業系統,感覺自己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於某些概念理解得一塌糊塗,比如中斷 記憶體 程序和執行緒等。所以打算系統的學習一下作業系統。一開始我是在b站看哈工大的李治軍老師講的,但是一上來就開始從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