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訓練資料不夠多時,或者overtraining時,常常會導致overfitting(過擬合)。其直觀的表現如下圖所示,隨著訓練過程,網路在training data上的error漸漸減小,但是在驗證集上的error卻反而漸漸增大——因為訓練出來的網路過擬合了訓練集,對訓練集外的資料卻不work。
為了防止overfitting,可以用的方法有很多,下文就將以此展開。有乙個概念需要先說明,在機器學習演算法中,我們常常將原始資料集分為三部分:training data、validation data,testing data。這個validation data是什麼?它其實就是用來避免過擬合的,在訓練過程中,我們通常用它來確定一些超引數(比如根據validation data上的accuracy來確定early stopping的epoch大小、根據validation data確定learning rate等等)。那為啥不直接在testing data上做這些呢?因為如果在testing data做這些,那麼隨著訓練的進行,我們的網路實際上就是在一點一點地overfitting我們的testing data,導致最後得到的testing accuracy沒有任何參考意義。因此,training data的作用是計算梯度更新權重,validation data如上所述,testing data則給出乙個accuracy以判斷網路的好壞。
避免過擬合的方法有很多:early stopping、資料集擴增(data augmentation)、正則化(regularization)包括l1、l2(l2 regularization也叫weight decay),dropout。
l2正則化就是在代價函式後面再加上乙個正則化項:
c0代表原始的代價函式,後面那一項就是l2正則化項,它是這樣來的:所有引數w的平方的和,除以訓練集的樣本大小n。λ就是正則項係數,權衡正則項與c0項的比重。另外還有乙個係數1/2,1/2經常會看到,主要是為了後面求導的結果方便,後面那一項求導會產生乙個2,與1/2相乘剛好湊整。
l2正則化項是怎麼避免overfitting的呢?我們推導一下看看,先求導:
可以發現l2正則化項對b的更新沒有影響,但是對於w的更新有影響:
在不使用l2正則化時,求導結果中w前係數為1,現在w前面係數為 1?ηλ/n ,因為η、λ、n都是正的,所以 1?ηλ/n小於1,它的效果是減小w,這也就是權重衰減(weight decay)的由來。當然考慮到後面的導數項,w最終的值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另外,需要提一下,對於基於mini-batch的隨機梯度下降,w和b更新的公式跟上面給出的有點不同:
對比上面w的更新公式,可以發現後面那一項變了,變成所有導數加和,乘以η再除以m,m是乙個mini-batch中樣本的個數。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解釋了l2正則化項有讓w「變小」的效果,但是還沒解釋為什麼w「變小」可以防止overfitting?人們普遍認為:更小的權值w,從某種意義上說,表示網路的複雜度更低,對資料的擬合剛剛好(這個法則也叫做奧卡姆剃刀)。而在實際應用中,也驗證了這一點,l2正則化的效果往往好於未經正則化的效果。
在原始的代價函式後面加上乙個l1正則化項,即所有權重w的絕對值的和,乘以λ/n(這裡不像l2正則化項那樣,需要再乘以1/2,具體原因上面已經說過。)
同樣先計算導數:
上式中sgn(w)表示w的符號。那麼權重w的更新規則為:
比原始的更新規則多出了η * λ * sgn(w)/n這一項。當w為正時,更新後的w變小。當w為負時,更新後的w變大——因此它的效果就是讓w往0靠,使網路中的權重盡可能為0,也就相當於減小了網路複雜度,防止過擬合。
另外,上面沒有提到乙個問題,當w為0時怎麼辦?當w等於0時,|w|是不可導的,所以我們只能按照原始的未經正則化的方法去更新w,這就相當於去掉η*λ*sgn(w)/n這一項,所以我們可以規定sgn(0)=0,這樣就把w=0的情況也統一進來了。(在程式設計的時候,令sgn(0)=0,sgn(w>0)=1,sgn(w<0)=-1)
l1、l2正則化是通過修改代價函式來實現的,而dropout則是通過修改神經網路本身來實現的,它是在訓練網路時用的一種技巧(trike)。它的流程如下:
假設我們要訓練上圖這個網路,在訓練開始時,我們隨機地「刪除」一半的隱層單元,視它們為不存在,得到如下的網路:
保持輸入輸出層不變,按照bp演算法更新上圖神經網路中的權值(虛線連線的單元不更新,因為它們被「臨時刪除」了)。
以上就是一次迭代的過程,在第二次迭代中,也用同樣的方法,只不過這次刪除的那一半隱層單元,跟上一次刪除掉的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每一次迭代都是「隨機」地去刪掉一半。第三次、第四次……都是這樣,直至訓練結束。
以上就是dropout,它為什麼有助於防止過擬合呢?可以簡單地這樣解釋,運用了dropout的訓練過程,相當於訓練了很多個只有半數隱層單元的神經網路(後面簡稱為「半數網路」),每乙個這樣的半數網路,都可以給出乙個分類結果,這些結果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隨著訓練的進行,大部分半數網路都可以給出正確的分類結果,那麼少數的錯誤分類結果就不會對最終結果造成大的影響。
更加深入地理解,可以看看hinton和alex兩牛2012的**《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有時候不是因為演算法好贏了,而是因為擁有更多的資料才贏了。」
不記得原話是哪位大牛說的了,hinton?從中可見訓練資料有多麼重要,特別是在深度學習方法中,更多的訓練資料,意味著可以用更深的網路,訓練出更好的模型。
既然這樣,收集更多的資料不就行啦?如果能夠收集更多可以用的資料,當然好。但是很多時候,收集更多的資料意味著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有弄過人工標註的同學就知道,效率特別低,簡直是粗活。
所以,可以在原始資料上做些改動,得到更多的資料,以資料集舉例,可以做各種變換,如:
用50000個mnist的樣本訓練svm得出的accuracy94.48%,用5000個mnist的樣本訓練nn得出accuracy為93.24%,所以更多的資料可以使演算法表現得更好。在機器學習中,演算法本身並不能決出勝負,不能武斷地說這些演算法誰優誰劣,因為資料對演算法效能的影響很大。
防止過擬合的方法
過擬合 overfitting 是指在模型引數擬合過程中的問題,由於訓練資料報含抽樣誤差 訓練時,複雜的模型將抽樣誤差也考慮在內,將抽樣誤差也進行了很好的擬合。具體表現就是最終模型在訓練集上效果好,在測試集上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弱。演算法為了滿足盡可能複雜的任務,其模型的擬合能力一般遠遠高於問題複雜...
防止過擬合以及解決過擬合
過擬合 為了得到一致假設而使假設變得過度複雜稱為過擬合。乙個過配的模型試圖連誤差 噪音 都去解釋 而實際上噪音又是不需要解釋的 導致泛化能力比較差,顯然就過猶不及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過擬合產生的原因,但我認為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另乙個原因是模型本身並不能很好地解釋 匹配 資料,也就是說觀測到的資料並...
過擬合以及如何防止過擬合
過擬合即模型在訓練過程中對模型引數進行擬合的過程中,由於訓練資料集存在抽樣誤差 雜訊 複雜的模型在訓練的過程中會將抽樣誤差也一同進行擬合。這就導致訓練好的模型在訓練集上的表現很好,在測試集上的表現很差的原因。導致過擬合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資料量太少和模型過於複雜 因為機器學習演算法在擬合出正確的規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