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四層:tcp/ip模型,現在實際應用的這一層
網際介面層->網際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物理層:主要定義的是—傳輸介質比如 rj-45等 這一層沒啥協議,都是規範啥的
資料鏈路層:就是平時的區域網,區域網內的資料傳輸mac層
常見協議: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al) 位址解析協議,就是 把 ip->mac(你聽過arp欺騙的)
rarp(rerserv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al) 反向位址轉換協議 mac->ip
當然他們是沒有埠號的,他們表現的是一一對應關係
比如: cmd-> arp -a
網路層:外網的傳輸 ip層
常見協議:
ip (internet protocol)網際協議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路控制資訊協議 (平時的ping)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組管理協議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網路位址轉換
傳輸層:
tcp
udp
這倆是啥,不介紹了。
應用層:
smtp 傳送郵件埠 25
pop3 收郵件埠 110
ftp 20埠,負責傳出資料, 21埠負責發起和建立連線
telnet 23
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客戶端請求用的67埠,伺服器回應用的是68埠
參考:
OSI七層模型簡述
自下到上 物理層 資料鏈路層 網路層 運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低三層稱為通訊子網,為了聯網,資料的傳輸功能 高三層稱為資源子網,相當於計算機系統,資料的處理功能 1.physical layer 單位 位元,任務是透明的傳輸位元流 功能是在物理 上為資料端裝置傳輸原始的位元流。裝置 中繼器 ...
七層網路模型 OSI七層模型與TCP IP四層模型
計算機通訊和internet網路通訊的基本結構模型 各層的一些簡單介紹 重點 前四層的知識 第一層 物理層 physical 資料傳輸的介質 線纜,網絡卡 線纜,介面 資料傳輸速度 第二層 資料鏈路層 data link mac位址 第三層 網路層 network 三層的ip編址,路由的功能 第四層...
OSI七層模型與TCP IP四層模型
osi七層模型是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理論上的標準網路模型 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七層模型由上層到底層依次為 應用層 實現應用程序間的資料資訊交換。表示層 控制資料編碼,格式,加密解密等 傳輸層 端到端控制,埠選擇,資料可靠性校驗等 網路層 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