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定義:
對於乙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設計)優化的資料庫邏輯模式和物理 結構,並據此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儲存和管理資料,滿足各種使用者的應用需求,包括資訊管理要求和資料操作要求。
資訊管理要求指:在資料庫中應該儲存和管理哪些資料物件
資料操作要求指:對資料物件需要哪些操作,如增、刪、改、查等操作。
簡單說就是調查分析使用者的需求。
調查的重點是「資料」和「處理」。
通過調查、收集和分析,獲得使用者對資料庫的如下要求:1.資訊要求;2.處理要求;3.安全性與完整性要求。
資料字典:
是進行詳細的資料收集和資料分析所獲得的主要成果。
主要包括:資料項、資料結構、資料流、資料儲存和處理過程幾部分。
將需求分析得到的使用者需求抽象為資訊結構(即概念模型)的過程就是概念結構設計。
設計概念結構,需要通過e-r圖進行設計。
實體間的聯絡有:
(1)兩個實體間的聯絡:1.一對一聯絡;2.一對多聯絡;3.多對多聯絡。
(2)兩個以上的實體型之間的聯絡。
(3)單個實體型內的聯絡。
e-r圖:它提供了表示實體、屬性、實體之間的聯絡的方法。
就是指如何確定實體與屬性,以及在整合e-r圖時如何解決衝突等關鍵技術。
對需求分析階段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組織,確定實體、實體的屬性、實體之間的聯絡型別,形成e-r圖。
e-r圖的整合:
首先設計各子系統的分e-r圖,然後將它們整合起來,得到全域性e-r圖。
整合一般需要分兩步:
邏輯結構設計就是把概念結構設計階段設計好的基本e-r圖轉換為與選用資料庫管理系統產品所支援的資料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
將e-r圖轉換為關係模型實際上就是要將實體型、實體的屬性和實體型之間的聯絡轉換為關係模式。
轉換的一般原則:乙個實體型轉換為乙個關係模型,關係的屬性就是實體的屬性,關係的碼就是實體的碼。
就是為乙個給定的邏輯資料模型選取乙個最適合應用要求的物理結構的過程。
物理設計通常分為兩步:
要用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的資料定義語言和其他實用程式將資料庫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結果嚴格描述出來。
資料庫實施階段包括兩步:
資料庫的維護工作有:
資料庫設計 設計資料庫之前
1.考察現有環境 在設計乙個新資料庫時,你不但應該仔細研究業務需求而且還要考察現有的系統。大多數資料庫 專案都不是從頭開始建立的 通常,機構內總會存在用來滿足特定需求的現有系統 可能沒有實 現自動計算 顯然,現有系統並不完美,否則你就不必再建立新系統了。但是對舊系統的研究 可以讓你發現一些可能會忽略...
資料庫設計 設計資料庫之前
1.考察現有環境 在設計乙個新資料庫時,你不但應該仔細研究業務需求而且還要考察現有的系統。大多數資料庫 專案都不是從頭開始建立的 通常,機構內總會存在用來滿足特定需求的現有系統 可能沒有實 現自動計算 顯然,現有系統並不完美,否則你就不必再建立新系統了。但是對舊系統的研究 可以讓你發現一些可能會忽略...
資料庫設計 設計資料庫之前
1.考察現有環境 在設計乙個新資料庫時,你不但應該仔細研究業務需求而且還要考察現有的系統。大多數資料庫 專案都不是從頭開始建立的 通常,機構內總會存在用來滿足特定需求的現有系統 可能沒有實 現自動計算 顯然,現有系統並不完美,否則你就不必再建立新系統了。但是對舊系統的研究 可以讓你發現一些可能會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