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使用bind 和connect 函式

2021-08-01 10:03:09 字數 3548 閱讀 2151

socket() 函式用來建立套接字,確定套接字的各種屬性,然後伺服器端要用 bind() 函式將套接字與特定的ip位址和埠繫結起來,只有這樣,流經該ip位址和埠的資料才能交給套接字處理;而客戶端要用 connect() 函式建立連線。bind() 函式的原型為:

int bind(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linux

int bind(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int addrlen); //windows

下面以linux為例進行講解,windows與此類似。
sock 為 socket 檔案描述符,addr 為 sockaddr 結構體變數的指標,addrlen 為 addr 變數的大小,可由 sizeof() 計算得出。

下面的**,將建立的套接字與ip位址 127.0.0.1、埠 1234 繫結:

//建立套接字

int serv_sock =

socket

(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建立sockaddr_in結構體變數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memset

(&serv_addr,0,

sizeof

(serv_addr));

//每個位元組都用0填充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使用ipv4位址

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

("127.0.0.1"

);//具體的ip位址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

(1234

);//埠

//將套接字和ip、埠繫結

bind

(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

(serv_addr));

這裡我們使用 sockaddr_in 結構體,然後再強制轉換為 sockaddr 型別,後邊會講解為什麼這樣做。

sockaddr_in 結構體

接下來不妨先看一下 sockaddr_in 結構體,它的成員變數如下:

struct

sockaddr_in

;

1) sin_family 和 socket() 的第乙個引數的含義相同,取值也要保持一致。

2) sin_prot 為埠號。uint16_t 的長度為兩個位元組,理論上埠號的取值範圍為 0~65536,但 0~1023 的埠一般由系統分配給特定的服務程式,例如 web 服務的埠號為 80,ftp 服務的埠號為 21,所以我們的程式要盡量在 1024~65536 之間分配埠號。

埠號需要用 htons() 函式轉換,後面會講解為什麼。

3) sin_addr 是 struct in_addr 結構體型別的變數,下面會詳細講解。

4) sin_zero[8] 是多餘的8個位元組,沒有用,一般使用 memset() 函式填充為 0。上面的**中,先用 memset() 將結構體的全部位元組填充為 0,再給前3個成員賦值,剩下的 sin_zero 自然就是 0 了。

in_addr 結構體

sockaddr_in 的第3個成員是 in_addr 型別的結構體,該結構體只包含乙個成員,如下所示:

struct

in_addr

;

in_addr_t 在標頭檔案 中定義,等價於 unsigned long,長度為4個位元組。也就是說,s_addr 是乙個整數,而ip位址是乙個字串,所以需要 inet_addr() 函式進行轉換,例如:

unsigned

long ip =

inet_addr

("127.0.0.1"

);printf

("%ld\n"

, ip);

執行結果:

** sockaddr_in 結構體

為什麼要搞這麼複雜,結構體中巢狀結構體,而不用 sockaddr_in 的乙個成員變數來指明ip位址呢?socket() 函式的第乙個引數已經指明了位址型別,為什麼在 sockaddr_in 結構體中還要再說明一次呢,這不是囉嗦嗎?

這些繁瑣的細節確實給初學者帶來了一定的障礙,我想,這或許是歷史原因吧,後面的介面總要相容前面的**。各位讀者一定要有耐心,暫時不理解沒有關係,根據教程中的**「照貓畫虎」即可,時間久了自然會接受。

為什麼使用 sockaddr_in 而不使用 sockaddr

bind() 第二個引數的型別為 sockaddr,而**中卻使用 sockaddr_in,然後再強制轉換為 sockaddr,這是為什麼呢?

sockaddr 結構體的定義如下:

struct

sockaddr

;

下圖是 sockaddr 與 sockaddr_in 的對比(括號中的數字表示所占用的位元組數):

sockaddr 和 sockaddr_in 的長度相同,都是16位元組,只是將ip位址和埠號合併到一起,用乙個成員 sa_data 表示。要想給 sa_data 賦值,必須同時指明ip位址和埠號,例如」127.0.0.1:80「,遺憾的是,沒有相關函式將這個字串轉換成需要的形式,也就很難給 sockaddr 型別的變數賦值,所以使用 sockaddr_in 來代替。這兩個結構體的長度相同,強制轉換型別時不會丟失位元組,也沒有多餘的位元組。

可以認為,sockaddr 是一種通用的結構體,可以用來儲存多種型別的ip位址和埠號,而 sockaddr_in 是專門用來儲存 ipv4 位址的結構體。

另外還有 sockaddr_in6,用來儲存 ipv6 位址,它的定義如下:

struct

sockaddr_in6

;

正是由於通用結構體 sockaddr 使用不便,才針對不同的位址型別定義了不同的結構體。

connect() 函式用來建立連線,它的原型為:

int connect(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ocklen_t addrlen);  //linux

int connect(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int addrlen); //windows

各個引數的說明和 bind() 相同,不再贅述。

underscore的bind和bindAll方法

bind方法和bindall方法都是用來設定函式的this值的,區別是呼叫方式不同。var xiaoming bind var func bind xiaoming,xiaoming.say func i am xiaoming bindall bindall xiaoming,say var fu...

linux函式 connect的使用和注意事項

在linux中的socket程式設計中,建立網路連線是通過connect函式來完成的,函式原型為 int connect 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v addr,int addrlen addrlen 為傳入引數sockaddr結構體的大小,該引數實際應該是乙個傳出...

使用 Bind 方法

使用 bind 方法一樣來檢索資料繫結欄位的值,但當資料可以被修改時,還是要使用 bind 方法。在 asp.net 中,資料繫結控制項 如 gridview detailsview 和 formview 控制項 可自動使用資料來源控制項的更新 刪除和插入操作。例如,如果已為資料來源控制項定義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