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選擇協議的分類

2021-08-01 09:19:51 字數 3027 閱讀 1716

》內部閘道器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

#路由資訊協議(routinginformation protocol,rip)

該協議是內部閘道器協議中使用得最廣泛的一種協議,它是一種分布式、基於距離向量     的路由選擇協議,其特點是簡單。直徑hop count一般小於15。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penshortest path first,ospf)

「開放」指該協議不受廠商的限制,「最短路徑優先」是指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徑演算法(spf),劃分區域並將洪氾法交換鏈路狀態資訊的範圍侷限在每乙個區域內,而不是整個自治系統,乙個區域內部的路由器只知道本區域的完整網路拓撲。為了使每乙個區域能夠和別的區域進行通訊,ospf協議使用層次結構的區域劃分。它將乙個自治系統內部劃分成若干區域與backbone area。主幹區域連線多個區域,主幹區域內部的路由器叫做主幹路由器(backbone router),連線各個區域的路由器叫做區域邊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區域邊界路由器接收其他區域傳來的資訊。 在backbone area內還有乙個路由器專門和該自治系統之外的其他自治系統交換路由資訊。這樣的路由器叫做自治系統邊界路由器。

》ospf與rip的差別:

1.ospf最主要的特徵是使用分布式鏈路狀態協議(link state protocol),而rip使用的是距離向量協議。

2.ospf協議要求路由器傳送的資訊是本路由器與哪些路由器相鄰,以及鏈路狀態的度量(metric)。鏈路狀態」度量」主要指費用、距離、延時、頻寬等。兩者都是使用「最短路徑優先」的指導思想,只是在具體使用什麼樣的引數與計算方法上有一些不同。

3.ospf協議要求當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用洪氾法(flooding)向所有的路由器傳送此資訊,而rip僅向自己相鄰的幾個路由器交換路由資訊。

4.由於執行ospf協議的路由器之間頻繁地交換鏈路狀態資訊,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終都能建立乙個鏈路狀態資料庫(link state datebase),這個資料庫實際上就是全網的拓撲結構圖,並且在全網範圍內是保持一致的。rip的每乙個路由器雖然知道到所有網路的距離以及下一跳路由器,但是不知道全網的拓撲結構。

5.為了適應大規模的網路,並使更新過程收斂得更快,ospf協議將乙個自治系統在劃分為若干個更小的範圍,叫做區域(area),每乙個區域有乙個32位的區域識別符號(用點分十進位制表示),在乙個區域內的路由器數量不超過200個。

》外部閘道器協議(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

是不同自治系統的路由器之間交換路由資訊的協議。

》邊界閘道器協議(bordergateway protocol,bgp)

bgp-4採用了路由向量(pathvector)路由協議。在配置bgp時,每乙個自治系統的管理員要選擇至少乙個路由器(一般是bgp邊界路由器)作為該自治系統的」bgp發言人」。乙個bgp發言人與其他自治系統中的bgp發言人要交換路由資訊,就要先建立tcp連線,然後在此連線上交換bgp報文以建立bgp會話。bgp協議交換路由資訊的結點數是以自治系統數為單位的,這可以降低路由選擇的複雜度。

》bgp路由選擇協議的四種分組

開啟(open)分組:用來與相鄰的另乙個bgp發言人建立關係。

更新(update)分組:用來傳送某一路由的資訊,以及列出要撤銷的多條路由。

保活(keepalive)分組:用來確認開啟報文,以及周期性地證實相鄰邊界路由器的存在

通知(notification)分組:用來傳送檢測到的差錯。

當兩個邊界路由器屬於兩個不同的自治系統,而其中的乙個邊界路由器希望和另乙個邊界路由器定期地交換路由資訊時,就應該有乙個協商的過程。因此,一開始向相鄰邊界路由器進行協商時就要傳送「開啟分組」。如果相鄰邊界路由器接受,就響應乙個「保活分組」。這樣,兩個bgp發言人的相鄰關係就建立了。一旦相鄰關係建立了,就要設法維持這種關係。雙方中的每一方都需要確信對方是存在的,且一直保持這種相鄰關係。為此這兩個bgp發言人彼此要周期性地(一般是每隔30秒)交換「保活分組」。「更新分組」是bgp協議的核心。bgp發言人可以用「更新分組」撤銷它以前曾經通知過的路由,也可以宣布增加新的路由。撤銷路由可以一次撤銷許多條,而增加新路由時,每個更新報文只能增加一條。當某個路由器或鏈路出現故障時,由於bgp發言人可以從不止乙個相鄰的邊界路由器獲得路由資訊,因此很容易選擇出新的路由。

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as) 主幹區域(backbonearea)

其內部的路由選擇稱為域內路由選擇(inter domain routing)

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稱為域間路由選擇(intra domain routing)

分組**(forwarding)

指在網際網路絡中路由器**ip分組的物理傳輸過程與資料報**機制。

預設路由器(default router)

一台主機與一台路由器連線,又稱為第一跳路由器(first-hop router)或缺省路由器。

跳數(hop count)

指乙個分組從源節點到達目的結點經過的路由器的個數。跳數越少路徑越好。

頻寬(bandwidth)

頻寬指鏈路的傳輸速率,例如t1鏈路的速率為1.544mbps,指t1的頻寬為1.544mbps。

延時(delay)

延時是指乙個分組從源節點到達目的結點所花費的時間。

負載(load)

指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由器或線路的通訊量。

可靠性(reliability)

指傳輸過程中的誤位元速率

開銷(overhead)

指傳輸過程中的耗費,耗費通常與所使用的鏈路頻寬相關。

評價路由選擇的依據

演算法必須是正確、穩定和公平的

演算法應該盡量簡單

演算法必須能夠適應網路拓撲和通訊量的變化

演算法應該是最佳的

路由器選擇演算法的分類

#靜態路由表

靜態路由表由人工方式建立的,網路管理人員將每乙個目的位址的路徑輸入到路由表中。網路結構發生變化時,路由表無法更新。

#動態路由表

在網路系統執行時,系統將自動執行動態路由選擇協議,建立路由表。當internet結構變化時,例如當某個路由器出現故障或者某條鏈路中斷時,動態路由選擇協議就會自動更新所有路由器中的路由表。不同規模的網路需要選擇不同的動態路由選擇協議。

路由選擇協議分類

按網路型別劃分igp 內部閘道器協議 只能在乙個自製系統 as 內運用 rip eigrp ospf isis egp 協議 外部閘道器協議 可以在自製系統 as 之間執行 bgp 按協議性質劃分距離向量協議 dv 只能彼此告訴對方去往乙個網路怎麼走,而這個網路在 網路中有哪些成員,並不會告訴另據路...

動態路由協議分類

路由器根據路由表生成方式可以分為 直連路由,靜態路由,動態路由 直連路由沒啥可說的 ad值為0,是最優先被考慮的 靜態路由見 靜態路由 配置,靜態彙總路由,靜態預設路由,負載均衡,浮動靜態路由 介紹 動態路由和靜態路由相比有什麼區別呢?主要區別是 1.靜態路由表條目是人工新增的,動態路由是根據不同的...

網路知識複習 路由選擇協議分類和RIP

1 直連路由和非直連路由獲悉方式彙總 直連路由 介面狀態為up ip位址 子網掩碼 非直連路由 靜態路由 不具備重收斂 動態路由協議 rip eigrp ospf is is bgp 2 路由選擇協議分類 按範圍分 as 自製系統 園區 as號 iana 0 65535 1 64511 共有a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