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鏈模式

2021-07-26 06:01:20 字數 1401 閱讀 3571

設計模式是前人、大牛等在實際程式設計中對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的抽象。

描述:將多個物件連成一條鏈,並沿著這條鏈傳遞請求,直到有物件處理它。

應用:程式執行時丟擲異常,該異常會一直向上丟擲直到遇到處理它的**為止。

switch (a)

責任鏈模式是一種物件的行為模式。在責任鏈模式裡,很多物件由每乙個物件對其下家的引用而連線起來形成一條鏈。請求在這個鏈上傳遞,直到鏈上的某乙個物件決定處理此請求。

1 #include2

using

namespace

std;

3class handler ///

設定自身能夠處理的編號

6virtual ~handler(){}

7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_nexthandler)

10virtual

void puthandlermesg(int _value)=0; ///

處理者實現進行具體的處理過程

1112

intvalue;

13 handler *nexthandler;

14};

1516

class a:public handler;

19 ~a(){};

20void puthandlermesg(int

_value)

23};

2425

class b:public handler;

28 ~b(){};

29void puthandlermesg(int

_value)

32};

3334

class d:public handler;

37void puthandlermesg(int

_value)

40 ~d(){};

41};

4243

int mainhandle(int handlervalue,handler *a)

50else

if(tmp->value == 0)51

55else58}

59}6061

intmain()

責任鏈模式的優缺點:

優點:實現了請求者與處理者**分離:發出這個請求的客戶端並不知道鏈上的哪乙個物件最終處理這個請求,這使得系統可以在不影響客戶端的情況下動態地重新組織和分配責任。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充套件行

缺點:每次都是從鏈頭開始:這也正是鍊錶的缺點。你也許會想到一種貌似不錯的解決方案,比如使用hash對映,將要處理的請求id與處理類物件關聯,但是這樣系統損失了可擴充套件性。

責任鏈模式

責任鏈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的目標是使多個物件都有機會處理請求,從而避免請求的傳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耦合關係。將這些物件連成一條鏈,並沿著這條鏈傳遞請求,直到有乙個物件處理它為止。舉個例子。你到銀行去辦理業務,只是簡單的存個錢,也許atm就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是為了交費...

責任鏈模式

有3個request與3個handler,每個request由相應的handler來處理,當乙個handler與request不匹配時則傳遞給下乙個handler來處理 inte ce request class request1 implements request class request2 ...

責任鏈模式

了解了一下責任鏈模式,簡單的說下自己的理解吧 責任鏈就是說待處理的資料在request的時候,先經過filter1的處理,再經過filter2的處理,然後response時,先經過filter2的處理,在經過filter1的處理。實現思路是filterchain包括filter1和filter2,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