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cpu:一種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就是由cpu和其他受cpu直接或間接控制的晶元,器件,裝置組成的。
暫存器:cpu中可以儲存資料的器件,乙個cpu有多個暫存器。(快取)
1.2
組合語言的組成:彙編指令 偽指令 其他符號。
組合語言的核心是彙編指令。
1.3
儲存器:要想讓乙個cpu工作必須提供指令和資料,而這些就存放在儲存器中,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記憶體。記憶體的作用僅次於cpu。(cpu計算時把資料從硬碟讀到記憶體,再存到暫存器中,進行計算)
1.4
儲存單元:儲存器被劃分為若干個儲存單元,每個儲存單元從0開始順序編號。如果乙個儲存器有128個儲存單元,它的容量就是128位元組。所以乙個儲存單元能儲存1位元組大小的資訊。
1.5
cpu對儲存器的讀寫:
cpu想要進行資料的讀寫,必須和外部器件(晶元)進行三類資訊互動
1.儲存單元的位址
2.器件的選擇,讀或寫的指令
3.讀或寫的資料
cpu通過匯流排完成上述步驟。匯流排分為位址線,資料線,控制線。
1.6
位址匯流排:cpu通過位址匯流排來指定儲存器單元的。乙個cpu有n跟位址匯流排,則可以說這個cpu的位址匯流排的寬度為n。這樣的cpu最多可以尋找2的n次方個記憶體單元。(xb = 2的n次方 定址能力為64kb的意思是能找到的記憶體單元數量為64k個,而乙個記憶體單元的大小為1b)
1.7
資料匯流排:cpu與記憶體或其他器件之間的資料傳送是通過資料匯流排來進行的。資料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與外界的資料傳送速度。8根資料匯流排一次性可以傳送8位二進位制資料即乙個位元組。如果一次需要傳送的資料大小超過資料匯流排寬度則需要分多次通過資料匯流排傳輸。
1.8
控制匯流排:cpu對外部器件的控制是通過控制匯流排完成的。控制匯流排是一些不同控制線的集合,控制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對外部器件的控制能力。
小結 (1)彙編指令是機器指令的助記符,同機器指令一一對應。
(2)每一種cpu都有自己的彙編指令集
(3)cpu可以直接使用的資訊在儲存器中存放
(4)在儲存器中資料和指令沒有區別都是二進位制資訊
(5)儲存單元從0開始編號
(6)乙個儲存單元可以儲存8個bit,即8位二進位制編碼
位址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的定址能力。
資料匯流排的寬度決定cpu與其他器件進行資料傳送時的一次資料傳送量。
控制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對系統中其他器件的控制能力。
1.9
主機板:主機板上有些核心器件和一些主要器件(cpu,儲存器….),這些器件通過匯流排連線。
1.10
介面卡:介面卡是外部裝置插在擴充套件插槽上的介面卡。擴充套件插槽通過匯流排和cpu相連線,所以介面卡也通過匯流排和cpu相連線。cpu可以控制這些介面卡從而間接控制外部裝置。
1.11
儲存器分類(讀寫屬性分類)
1.隨機儲存器(ram):可讀可寫,但必須帶電儲存,關機後儲存內容丟失
2.唯讀儲存器(rom):只能讀取不能寫入,關機後內容不丟失。
儲存器分類(功能和連線)
1.隨機儲存器(用於存放供cpu使用的絕大部分程式和資料)
2.裝有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rom。在主機板上插有儲存相應bios的rom。
3.介面卡上的ram,(某些介面卡需要對大批量的輸入輸出資料進行暫時儲存)比如顯示卡上的ram。
1.12
記憶體位址空間:cpu位址匯流排寬度可以尋到的儲存單元構成了cpu的位址記憶體空間。所有物理儲存器被看做乙個有若干儲存單元組成的邏輯儲存器。每個物理儲存器在這個邏輯儲存器上戰友乙個位址段(比如00000-9ffff這段記憶體位址是主儲存器記憶體空間,8000h-9fffh位視訊記憶體位址空間)
彙編基礎知識
最近感覺自己學的到了乙個瓶頸,學的不知道有多少是記住的,總是感覺自己要學的東西有那麼多,時間又太少。專業課也越來越多,花在程式設計上的時間就少了,但是這畢竟是我的興趣愛好,所以我不想放棄。昨晚突然有個想法,以後寫部落格的頻率加快,儘管這樣部落格的質量也就下降了很多,但是我還是覺得部落格就是來記錄我成...
彙編 基礎知識
一 進製數的表示 十進位制後加d,二進位制後加b,八進位制加o,十六進製制加h 二 十進位制數轉換為二進位制數或十六進製制數 使用除2取餘法或使用除16取餘法,結果向上讀,如4,得餘數0 0 1,則相應二進位制為100,十六進製制數類似 三 二進位制數或十六進製制數轉換為十進位制數 使用權的展開式 ...
彙編基礎知識
1.si和di 功能和bx相似,只是不能分成2個8暫存器使用。2inc ax指令 將暫存器的內容加1 mov ax,0 inc ax 執行完畢ax 1 3.bx,si,di,bp暫存器 cpu的核心是暫存器,學習彙編這麼一段時間,我也深刻體會到對暫存器理解的重要性 1 在8086cpu中,只有這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