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
首先看一道題。相關的乙個小的知識點想了很久,查了很多書,資料,最後只能暗自說一句,找到有效資訊真難。歷時三個小時求索不得,出去吃了一點東西,回來發現差不多有了自己的理解。
然後回來再看了一眼前面寫的對最小幀長的思考,注意到爭用期的細節:是往返傳播時延之和。這個在下意識裡我覺得很自然的概念,一下點開了心中的疑惑。既然爭用期是在兩點之間直接架了索求得,那麼現在只是中間稍微停留休息了一下,本質上不過是稍微延長了一點點傳播時延,那麼加上不就可以了?
這麼一想,下面的問題非常簡單。
記住一點:最小
幀長=爭
用期∗數
據傳輸速
率
注: hub為100base-t集線器
(2016.36)若hub再生位元流過程中,會產生1.535us延時,訊號傳播速度為200m/s,不考慮乙太網幀的前導碼,則h3與h4之間理論上可以相距的最遠距離是:b
a.200m
b.205m
c. 359m
d. 512m
分析:這題如果啥也不懂,也可以有很大的概率選對。因為100base-t乙太網是在雙絞線上傳送100mb/s基帶訊號(數碼訊號),使用csma/cd協議,最小幀長保持不變。但是將乙個網段的最大電纜長度減小到100m。
乙個網段是100m,那麼因為hub再生,可以再跑100m。因此h3和h4之間大概可以是200m.
如果是200m,那麼給的hub再生用時,以及訊號傳播速度就麼得用,屬於多餘條件,所以,猜205最佳。
然後答案也是b,做對了。
但是,細細一想,其實問題很簡單。同樣是最短幀長64b,不含前導碼,前導碼是8b。
現在是h3和h4之間,hub連線的網段屬於乙個匯流排。那麼二者之間的傳播時延+hub用掉的時延是1.535us.
已經告訴了傳播速度200m/us.
於是可以列式子求解,設兩點最長距離是x m. 2⋅
(x200m/μ
s+1.535μs
)⋅100mb/
s=64b
求得x = 205m
解釋一下列式的含義:幀從h3發往h4,先到hub,經過一段傳播時延,hub再生用去一點時間,再經過一段傳播時延到達h4。在h4處發生碰撞時,要傳送48bit的擁塞訊號,這個訊號也經過hub再生,所以傳到h3也要再生的時延。因此,一去一回都是傳播時延+再生時延。
而之所以選擇發生碰撞這個臨界點,是因為更好理解hub在返回時的作用。未發生碰撞時,根據csma/cd協議,時刻在監聽通道,但是監聽的具體是什麼訊號,並不能確定經不經過hub再生。而臨界點,這兩種狀態的轉折點,類似於函式的連續,左右極限相等,那麼就可以認為是hub的再生時延計算兩次。
此外,題目中說再生位元流用時1.535us,是不是再生1bit就用時這麼多?再生64b就要64*1.535*8?
這樣再生用時太長,1.535us才再生乙個位元太慢。
乙太網資料幀最短幀長問題
1.乙太網幀的最短長度為64位元組,或者幀中的資料不得少於46個位元組,其中乙太網幀頭有18位元組 乙太網2的值為 mac 2型別 4crc,注意,如果是802.3的規範,它支援snap和802.3以太,其中的2個位元組的型別欄位就變為幀的長度 小於以上長度的幀或資料需要在幀中加入 填充資料 pad...
乙太網的最小幀和最大幀長的意義
乙太網是無連線的,不可靠的服務,採用盡力傳輸的機制。乙太網csma cd我就不多講了,我相信大家都了解這個原理。乙太網是不可靠的,這意味著它並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收到自己發出的資料報,但如果他發出的資料報發生錯誤,他會進行重傳。乙太網的錯誤主要是發生碰撞,碰撞是指兩台機器同時監聽到網路是空閒的,同時傳送...
各種信令協議的最大幀長和MTU
fr frame relay,幀中繼 是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資料通訊技術,它是從x.25分組交換技術演變而來的。fr向使用者提供面向連線的通訊服務。fr省略了幀編號 差錯控制 流量控制 應答 監視等功能,把這些功能全部交給使用者終端去完成,大大節省了交換機的開銷,降低了時延,提高了資訊吞吐量。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