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
將/etc/man.config複製到/tmp下,並重命名為1.config
壓縮後,原文件就不存在了。-v 可以顯示原文件/壓縮檔案壓縮比資訊
讀取壓縮檔案
解壓縮,.gz檔案消失
檢視解壓縮後的檔案
壓縮後保留原文件
打包 tar
-z:透過gzip支援的壓縮/解壓縮,此時檔名最好為*.tar.gz
-p:保留備份資料的原本許可權與屬性,常用於備份重要的配置檔案
-c:建立打包檔案
-v:在壓縮/解壓縮的過程中,將正在處理的檔名顯示出來
-f:立刻接要被處理的檔名
-t:檢視打包檔案中包含哪些檔名
-x:解打包、解壓縮
-c:用於解壓縮到特定目錄
打包,備份/etc目錄
檢視打包檔案中包含哪些檔案
解打包到本地
刪掉 解打包到異地
刪除 打包某目錄,但不包含該目錄下某些檔案
打包目錄/etc /root,但不打包以/root/etc*開頭的檔案,並且不包含自己,打包後的檔案為/root/system.tar.gz
僅備份比某個時刻還要新的檔案
1、用find找出比/etc/passwd還要新的檔案
2、使用tar進行打包
3、顯示出結尾非「/」的檔名
特殊應用:利用管線命令與資料流
將/etc整個目錄一邊打包,一邊在/tmp解開,相當於將/etc複製到/tmp下
完整備份工具dump
-s:僅列出後面的待備份資料需要多少磁碟空間才能夠備份完畢
-u:把這次備份的時間記錄在/etc/dumpdates中
-v:將dump檔案過程顯示出來
-j:加入bzip2的支援,將資料進行壓縮,預設bzip2等級為2
-f:後面接備份後的名稱
-w:列出/etc/fstab裡具有dump設定的parition是否有備份過?
dump備份完整的檔案系統
1、找出系統中最小的檔案系統
2、測試備份此檔案系統需要多少容量
3、將完整備份的檔名記錄為/root/boot.dump,同時更新記錄檔案
restore 可將備份還原
-t:檢視dump備份內容
-r:將整個filesystem還原的一種模式,用在還原針對dump的備份
-f:接要處理的dump檔案
-c:將dump中的資料拿出來跟實際的檔案系統進行比較,最終會列出在dump中有記錄,且目前檔案系統不一樣的檔案
-i:進入互動模式,可以僅還原部分檔案,用在dump目錄時還原
1、建立乙個新的partition
2、還原
mkisofs 建立映像檔
-o:接要產生的映像檔名稱
-r:記錄檔案資訊
-v:顯示建檔過程
-m:接排除的檔名稱,不備份到映像檔中
-graft-point:移植
-v:建立volume,有點像windows中的cd titles
將/etc /home備份到/tmp/system.img中,並且在映像檔案中的目錄仍然為/etc /home
dd 將/etc/passwd備份到/tmp/passwd.bak中
將磁碟第乙個扇區備份
找出/boot下所有的檔案,備份到/tmp/boot.cpio中
將剛剛的檔案在/root目錄下解開
檔案與檔案系統壓縮
目錄 打包命令 什麼是檔案壓縮呢?我們稍微談一談它的原理,目前我們使用的計算機系統中都是使用所謂的位元組單位來計量。不過,事實上,計算機最小的計量單位應該是bit才對,此外,我們也知道 1位元 8位元組 1byte 8bit 但是如果今天我們只是記錄乙個數字,即1這個數字,它會如何記錄?假設乙個位元...
檔案與檔案系統的壓縮
首先我們看一下linux下面常見的壓縮檔案的拓展名。z compress程式壓縮的檔案 zip zip程式壓縮的檔案 gz gzip程式壓縮的檔案 bz2 bzip2程式壓縮的檔案 xz xz程式壓縮的檔案 tar tar程式打包的資料,並沒有壓縮 tar.gz tar程式打包的資料,並且經過gzi...
檔案與檔案系統的壓縮
由於我們記錄數字是 1 考慮計算機所謂的二進位制喔,如此一來,1 會在最右邊佔據 1 個 bit 而其他的 7 個 bits 將會自動的被填上 0 其實在這樣的例子中,那 7 個 bits 應該是 空的 才對!不過,為了要滿足目前我們的作業系統資料的訪問,所以就會將該資料轉為 byte 的型態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