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勞苦 不畏謗言的李鴻章

2021-07-22 02:11:05 字數 1158 閱讀 3696

'不避勞苦,不畏謗言',這也是我最欽佩他的地方。人做事情不難,難得是做那些麻煩事/瑣碎事... ...簡而言之 那些必須做而且沒有人願意做的事。李鴻章之所以成為**秦檜,就是因為簽了別人不願意去籤的《馬關條約》 《庚子條約》,近代最喪權辱國的兩個條約。

他不會不知道這個東西喪權辱國,我想他別無選擇,誰讓我們打了敗仗呢。戰爭是個可怕的東西,完全是實力的較量,沒有任何僥倖可言。未曾開戰之前,什麼都可以談,即便讓步再多,畢竟有個限度,一旦戰敗,那就全無權利而言,唯有任人宰割。甲午之戰,日人已經打到山海關,山東沿海業已經淪陷,開平煤礦、運河糧道等戰略資源隨時可能失去,無力再戰。要與他停戰,唯有簽下乙個割地賠款的條約,試想如果不是隨意開戰,戰前即使退讓,何至《馬關條約》如此之多。

現代幾十年的教育,好像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全民皆兵,游擊戰爭,直到趕走侵略者,這恐怕也就是宣傳而已,頂多是自己壯壯膽。游擊戰術聽起來很誘人,其實是一種蓄意的誤導,就象有人說,從小抱著牛犢爬山,牛犢長成牛,人也力大無窮了,怎麼可能呀,總有個極限的時候,難道從小抱個小象,長大就能拎的起大象了?游擊戰需要眾多先天條件,一是國民的動員能力,二是物質的支撐,近現代以來,游擊戰法最終勝利的恐怕也只有阿富汗戰爭,蘇聯人撤退了,然而阿富汗有中 美等大國的資源保證,有伊斯蘭世界的動員能力,即便這樣,贏得了戰爭,10年下來,阿富汗已經成了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可見戰爭代價之大,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呀!中國當時的情況,這兩條都不具備,除了謀求停戰,還能做什麼呢。

凡是總要找個替罪羊,李鴻章被找到了。當初清流們不顧他的反對,貿然對日開戰;戰爭期間,非但沒有物質、軍事的幫助,連精神上的支援也很少;到了戰後議和,又把這個黑鍋全扣到他的頭上,議和期間讓他全權處理,卻不發任何具體的指示,最可惡的是,李馬關遇刺後,居然讓李的兒子繼任全權特使,'一切唯李氏父子是問';議和已成,大家就開始說:'李二先生是漢奸'了。庚子之變,李鴻章更是完全沒有參與,可到了議和的時候,卻要他來擦屁股了。'不避勞苦,不畏謗言'的性格讓他接下了這個沒人願意做,卻不得不有人做的倒霉差事,於是他又當了一回漢奸。

梁任公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識,悲李之遇',就是這個意思。大凡事情,說說總是容易的。每個人都能找得出問題之所在,每個人都能一針見血,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應該怎麼做,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去做。總是說得多,做的少,那些難做的事大家都唯恐不及,更不要說助一臂之力了。

為人不能象海瑞那樣,指手畫腳,不作具體文章。盡自己乙份力,勇於任事,多做一些李鴻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要我們做事情,就有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