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1、發展過程:單機系統->分時多使用者->遠端終端訪問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
2、計算機網路定義,功能;
3、網路分類及說明;
4、計算機網路協議基本概念,通訊過程;
一、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結晶;自2023年第一台計算機問世,計算機網路演變經過以下階段:
(1) 單機系統(1946——20世紀50年代末)
(2) 分時多使用者系統(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60年代末)多使用者通過多台終端共享計算機資源;
(3) 遠端終端訪問系統(20世紀50年代末——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通過多台終端訪問主機,不受地域限制;
(4) 計算機網路系統(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多台計算機互聯,共享資源;
2023年,第乙個計算機網路——arpanet誕生。
20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計算機問世,企業或部門可能擁有多台計算機,從而出現了區域網。
20世紀90年代,覆蓋全球的計算機網路——網際網路(internet)出現。
二、計算機網路定義和功能
目的:共享資源(硬體、軟體、資訊等)
定義:以共享資源為目的,在協議的控制下,由若干計算機系統、終端裝置、資料傳輸裝置組成的系統集合。
功能:向使用者提供資源的共享和資料傳輸,無需考慮自己以及資源在網路中的位置。
三、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按跨度分類:
廣域網(wan):規模大,傳輸延遲大
區域網(lan):規模小,傳輸延遲小;可與區域網或廣域網互聯,擴大範圍,如部分專用網路
都會網路(man):介於以上兩者之間
(2)按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拓撲結構:網路裝置物理線纜鋪設形式;
星狀(區域網、廣域網)、匯流排型(區域網),環狀(區域網),網狀(廣域網)等。
(3)按管理性質分類
公用網(電信部門),專用網(企業或組織),利用公用網組建專用網(銀行網路,cernet)
(4)按交換方式分類
交換:將乙個埠的輸入訊號**(交換)到另乙個埠,並通過附接到該埠的線路,傳輸給其它裝置。
線路交換網:(電路交換網)**工作方式,建立鏈路,資料傳輸,釋放鏈路。
報文交換網:交換機儲存**,線路空閒時傳輸。
分組交換網:類似於報文,但規定了交換機處理和傳輸資料的長度(成為分組),不同使用者資料交織在網路中傳輸。
(5)按網路功能分類
計算機網路同時具有提供資訊傳輸和資訊處理的功能;將網路邏輯劃分為兩部分:
通訊子網:面向資料傳輸或資料通訊的資源集合(校園網除伺服器和終端外,所有的網路設計和線路構成的網路)
資源子網:面向資料處理的資源集合,包括使用者主機,面向應用的外部裝置,軟體,共享資料等。
四、網路通訊協議概念
1、通訊程序
計算機之間的通訊本質上是雙方程序之間的通訊。程序之間通訊就是各程序之間相互制約的等待或互通訊息。
同一計算機中,可通過共享區或程序間訊息機制通訊;不同計算機之間需要通過網路跨越通訊線路才能實現。
2、計算機網路通訊基本模型
元件:通訊介面,通訊介質,通訊軟體(通訊介面程式,網路控制程式,網路應用程式)
3、計算機網路通訊協議
通訊協議:一組規則和約定(通訊目的,通訊方式,通訊時序),如internet採用的tcp/ip協議;
要素:語法,語義,時序
4、通訊協議舉例
兩台計算機之間進行檔案傳輸,首先定義通訊協議(語法、語義、時序)
1、連線請求/確認
2、傳送檔案請求/確認
3、傳送記錄
4、終止請求/確認識別符號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處理單元 cpu 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部件,它負責獲取程式指令 對指令進行解碼並加以執行。cpu主要由運算器 控制器 暫存器和內部匯流排等部件組成。運算器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 累加暫存器 資料快取暫存器和狀態條件暫存器等組成,它是資料加工處理部件,用於完成計算機的各種算術和邏輯運算。相對控制器而言,運...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網路發展的階段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 計算機網路 開放式標準化網路 網際網路廣泛應用和高速網路技術發展。三大網路 電信網路,廣播電視網路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組成 本地網路 幹線,交換局。三網合一 把現在的傳統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互相融合,逐漸形成乙個統一的網路系統,有乙個全數位化的網...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能力目標 1.1 概述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位於不同地理位置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系統通過通訊裝置和線路系統連線起來,並配以完善的網路軟體 網路協議 資訊交換方式以及網路作業系統等 來實現網路通訊和軟 硬體資源共享的計算機集合。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第一階段 誕生階段 第二階段 形成階段 第三階段 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