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兩個佇列實現乙個棧

2021-07-12 00:26:40 字數 1810 閱讀 2603

首先,我們得了解佇列和棧的基本原理。

佇列是乙個「先進先出「的乙個結構。佇列的定義是在隊尾插入,在隊頭刪除,這就要求要用一種在尾部插入容易的,在頭部刪除容易的結構,你一定會想到單鏈表,對,庫的實現就是用乙個鍊錶實現的。

棧,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函式棧幀等的實現,它是一種」先進後出「的結構。棧的插入刪除都是在尾部進行的。

所以要用佇列實現乙個棧,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刪除時要刪除最後插入的那個元素。

我們先來模擬一下出棧和入棧的情況:

(1)入棧:q1:1,2,3,4入佇列(相當於入棧);

(2)出棧:q1:1,2,3出佇列,q2:1,2,3入佇列;(此時q1只剩4,正是我們要出棧的元素)

(3)1>入棧:q1:5入佇列(每次入棧都用q1入佇列實現,而不入佇列q2,這樣會提高效率,後面會說到)

2>出棧:判斷:如果q1佇列不為空就用(1)(2)步的方法出棧最後乙個元素。否則,出棧q2佇列的最後乙個元素。

我們首先來搭建這個棧的結構:

#pragma once

#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mystack

~mystack()

void push(const t& x);

void pop();

bool empty();

size_t size();

void print();

private:

queueq1;

queueq2;

size_t _size;

};

乙個棧具有的功能我們都實現一下,psh(),pop(),empty(),size()等等。

在這個結構中資料成員是兩個佇列的物件,因為我們是用兩個佇列來實現的,還有乙個_size用來記錄棧中元素的個數。

下面是函式具體實現:

templatevoid mystack::push(const t& x)

templatevoid mystack::pop()

//plen = q2.size();

//while (plen)

// //--_size;

assert(_size > 0);

size_t plen = q1.size();

if (plen == 0)

q2.pop();

} else

q1.pop();

} --_size;

}templatebool mystack::empty()

templatesize_t mystack::size()

templatevoid mystack::print()

size_t plen = q2.size();

while (plen--)

plen = q1.size();

while (plen--)

}

注釋掉的部分也可以實現,它的原理是不管第(3)步是出棧還是入棧,都把剩下的元素從q2出棧入棧到q1,輸出的時候只用輸出q1中的元素。但是它的效率較低。如果有這種情況:1,2,3.....100000入棧,然後1,2,3......100000出棧,這會導致q1和q2頻繁的出棧和入棧,效率非常之低。

優化方法就是沒有注釋部分。它的實現就是入棧都是q1入佇列,出棧後不把q2的元素移到q1,這樣的話效率就會提高,只是在輸出的時候要先輸出q2裡的元素,再輸出q1裡的元素。因為q1裡的元素總是棧頂的元素。

使用兩個佇列實現乙個棧,使用兩個棧實現乙個佇列

一 棧與佇列的特點 一 棧 棧 一種特殊的線性表,其只允許在固定的一端進行插入和刪除元素操作。進行資料插入和刪除操作的一端稱為棧頂,另一端稱為棧底。不含任何元素的棧稱為空 棧,棧又稱為後進先出的線性表。棧的特點 後進先出 lifo 二 佇列 佇列 只允許在一端進行插入資料操作,在另一端進行刪除資料操...

兩個棧實現乙個佇列 兩個佇列實現乙個棧

這兩個題的思路比較相似。棧的特點是 先進後出 佇列的特點是 先進先出 不要怕!用兩個棧實現乙個佇列很簡單 再將top元素push到stack 2中,然後將stack 1 pop一次直到stack 1剩下最後乙個元素,這個就是最先push進去的,我們把它pop掉就可以了,同理,我們求queue的fro...

兩個棧實現乙個佇列,兩個佇列實現乙個棧

1 兩個棧實現乙個佇列 入隊時,直接壓入stack1中。出隊時,判斷stack2是否為空,如果stack2為空,則將stack1中的元素倒入stack2中,否則直接彈出stack2中的元素。入隊操作 void enqueue stack s1,stack s2,int m 出隊操作 void d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