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光陰似箭,日有如梭」啊!
乙個眨眼間就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買的高配置本本如今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拖拉機了,不管怎樣畢竟還能拖一拖,就湊合著再拖一陣子吧……
只是現在的軟體動不動就是那麼大,剛裝的系統沒幾天系統盤又沒空間了,天天找360衛士也不是長久之道啊,於是就琢磨著騰出點空間來給系統盤……
所以就找度娘問了問,不問不知道 一問喜一跳啊,原來這個甚至都不需要第三方軟體就可以擺脫我長久以來的夢魘了「windows 7系統擴大c盤容量合併磁碟分割槽的方法」,看來以後還是要常找度娘看看啊……
好吧,說做就做,執行步驟一二三,暈,遇到問題……不怕有度娘
問題:明明我的待壓縮分割槽有十多個g空閒,為什麼只能選擇壓縮一半的空間呢?
度娘:因為這個磁碟關聯了有「不可移動的檔案」,這個其實就是page file/ **站或者是扇區所在位置比較高了云云……
明白,好歹是搞it的,一二三清理**站,修改page file到其它分割槽……好吧終於可以在選擇「壓縮卷」時輸入我想要的大小空間了,可是問題又來了……
問題:執行操作後,系統提示空間不足,可我的空閒空間明明是夠用的啊??不怕,找度娘去!
度娘:可是我翻了又翻,這次真沒有好答案啊,只有某君云云,可以將磁碟轉換為「動態盤」……
問:何為「動態盤」?
度娘:看起來也跟基本盤也差不多嘛,那就試試吧
好簡單啊,刷刷幾條命令過後就是「動態盤」了,竊喜!可再一試,還是不行,暈!
轉回「基本盤」吧!可……度娘說:有資料的動態盤不能轉換為基本盤,要將動態盤轉換為基本盤只能是刪除磁碟所有資料再進行轉換……度娘誠害我也!如何將動態磁碟轉換為基本磁碟
算了,我放棄還不行嗎!重啟試下……系統無法正常啟動,顯示無法訪問硬碟,傻眼了!
找度娘問下:windows啟動不支援動態盤……暈!
思來想去,決定製作個u盤啟動盤,可以通過winme進入系統把資料備份下來再說!
還是找度娘吧,雖然有時候不那麼靠譜!u盤啟動盤製作方法
一切還算順利,通過winme進入系統……
傻眼,所有的分割槽都打著大大的問號,不能正常操作!!
找度娘問了下:windows不能識別動態盤!!!但是可以通過ghost備份資料
學而不精,害己害己啊!因為對動態磁碟了解不足,這次操作傷害不淺啊!!
趕緊找度娘再深造!意外發現,原來還有「動態磁碟轉換器」這玩意!!
整個過程持續時間僅3秒!原來一切竟是這樣簡單!
可笑我這是何苦來哉啊!多麼簡單的事情啊!
還是太過毛毛躁躁了,莫急莫急……把資料備份完了再說!
吭哧吭哧
開始備份硬碟資料……
北風那個吹啊……可想那個痛苦啊!
好吧,這漫漫長夜,就讓它備份資料去了吧……
一切盡在進行中,無話,漫長的黑夜過去,總算是把資料備份好了!!
這多年的資料,還有那敬愛的x老師……
好啦,既沒有了後顧之憂,那就想怎麼折騰受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
那就先繼續這未竟之事,給c盤劃15g空間過去!!
**桃帶了disk genius軟體,看樣子又是乙個漫長的黑夜,但心是安定的!
一切正在進行中……
又乙個漫漫長夜過去
……重啟,嘗試硬碟啟動……
失敗!細細看,初步判斷是系統啟動的引導檔案被破壞了……
沒關係,可以嘗試下修復引導檔案嘛,不行就重灌,再不行還可以格式化硬碟嘛!
**桃帶了修改引導檔案工具,嘗試修復,重啟!
居然成功了,一切盡在意料之外!
可以繼續這拖拉機之旅啦!
總結下: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工具來做!
首先是擴充套件系統盤空間:如果一開始就採用分割槽軟體來擴充套件分割槽,就不會有這後面的那麼多事情了!
然後是動態盤的事情:在對動態盤的特性還不是太了解的情況下,貿貿然就將磁碟轉換為動態盤,這是最大的失誤了!
再然後就是:轉換為動態盤,發現不能再還原為基本盤時,沒有搞清楚狀況就貿然重啟!整個系統那麼多資料都還沒有備份好,萬一不能再找回來怎麼辦?
後後:沒有考慮到可以找「動態磁碟轉換器」這樣的專業工具!
Oracle運維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關於oracle運維的重要性,隨便寫了幾句,放在這兒和大家共勉。oracle資料庫在rdbms中獨佔熬頭,07年統計其市場份額佔關聯式資料庫市場的48.6 穩居首位,而且逐年增加,上公升勢頭強勁。在使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性尤為突出,由於其靈活性大,因此往往需要人為干預的事情也就相對較多,這樣在沒有...
Mat 工具 能夠做的事情
一 圖示 1.餅狀圖 反應的大的物件的占用的retained size。a.可以反映出相關物件所在的類,大小,以及classloader。a.根據不同的類型別來列出所占用的大小。比如int型別的大小占用。b.通過list objects with incoming references找出具體的變數...
個人感想 計算機專業要做的事情
宣告 剛剛開始工作,受眼界限制,肯定有不妥之處,只是個人的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到還在上軟體工程 net課程學校的學生,大牛們請無視。正文 我把技術和能力分開來,技術是見效比較快的,學會了馬上就可以用得上,而能力會讓你走的更遠,速度更快,但不會短期內見效。如果對演算法 思維 數學等東西不感興趣,那麼只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