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鳥哥的linux私房菜》學習linux下關於磁碟的知識,在此做個小結:
目前個人計算機常見的磁碟介面有 ide 和 sata(主流) 兩種。對於 ide 介面,計算機一般提供2個介面,而每個介面又可以連線2個 ide 裝置,故在linux其裝置名稱為/dev/hd[a-d]。但由於種種原因, ide 介面現基本已棄用。現在個人計算機上主流的均為 sata 介面,由於 sata/usb/scsi 等磁碟介面均使用 scsi 模組來驅動,故在linux下其裝置名稱均為/dev/sd[a-p],且由於 sata 介面沒有固定的順序,裝置名稱根據linux核心檢測到磁碟的順序決定。
磁碟主要由碟片,機械手臂,磁頭和主軸馬達組成,而碟片上又有扇區(每個大小為512byte)和柱面(圓環)兩種單位。其中,整塊磁碟的第乙個扇區特別重要,因為第一扇區記錄了主引導分割槽(master boot record,mbr),乙個可以安裝引導程式的地方。除此以外,第一扇區還記錄了分割槽表,用來記錄整塊硬碟分割槽的狀態。
磁碟分割槽的最小單位是柱面,其實所謂的「分割槽」就是修改第一扇區裡的分割槽表。硬碟預設的分割槽表僅能寫入四組分割槽資訊,其中: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可以有4個,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只能有乙個,只有擴充套件分割槽才能繼續切割邏輯分割槽。(如果你想把磁碟分為5個區以上則必須有擴充套件分割槽)
在計算機開機時,系統首先會去執行 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然後 bios 會去分析計算機上的裝置檔案,讀取 mbr 裡的引導引導程式(boot loader,用於提供選單,載入核心檔案和載入其他的boot loader),由 loader 載入核心檔案啟動作業系統。
linux學習小結
這幾天學習linux課程,安裝環境,遇到不會的查詢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網頁,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內容,現在對linux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許多。學習解決問題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解決問題的過程使自己印象深刻。一 學習linux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 在使用者及檔案許可權管理的學習中,更改使用者...
Linux學習筆記 Linux磁碟管理
硬碟介面型別 序列介面 linux中磁碟裝置檔案存放在 dev dev file中,裝置的命名方式如下 同一裝置的不同分割槽用阿拉伯數字命名 1,2,分割槽管理工具 fdisk,parted,sfdisk 檢視核心是否已經識別新的分割槽 通知核心重新讀取硬碟分割槽表 windows檔案系統 fat3...
linux 命令學習小結
查詢命令 e.g find name jdbc 獲取root許可權 e.g su 使用者名稱 回車 輸入密碼 securecrt 上傳 首先需要 執行安裝 lrzsz yum y install lrzsz 其次 在相應目錄 rz 退出vi 1.兩次大寫z 在末行模式下,輸入命令 w vi儲存當前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