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現在主要做驅動開發,本身電子出身,大學時沒有完成電路設計和pcb製作的學習。現在公司專案比較少,利用業餘時間來完成這部分的學習。
有的人可能會說,不要什麼都做,而做的不精通,道理沒錯。
但是我的觀點是,我現在把這個部分也學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必然增加,完全能擴寬自己的知識面。如果說只是滿足於看懂驅動**,改改外設驅動,而不掌握一些其他的技能,那若干年以後。就會發現時間過去了。懂的還是那麼多。
有興趣就學,讓自己的知識技能更加豐富。讓自己的工作,生活更有滋味,就可以了。
以下是別人的一些經驗,我轉錄一下:
1、輸入與輸出分開走當輸入是乙個小訊號,而輸出是乙個被放大了的比較強的功率訊號,布板時應避免輸入訊號與輸出訊號走的太近,萬不得已時,小訊號與功率訊號也不能平行走線
2、訊號與電源分開走
在系統工作的時候,電源的成分並不純淨,為防止引起干擾,訊號線應避免與電源的正極平行走線,尤其是以開關電源供電的高頻電路
3、,高頻與低頻分開走
這個不用解釋,高頻訊號輻射也能引起低頻部分的穩定和雜訊
上面說的都是些比較空洞的,下面來點實際的
4、預留足夠的線徑與安全間距
現在的pcb製造技術越來越精密了,但我們也不能走極限,雖然現在很多廠家的線徑都能做到0.15mm,間距0.15mm,在實際的產品設計時,如果電路不是需要特別小,我們還是至少大於0.2mm為妥當,這樣可以提高pcb製作的可靠性,免得出現pcb短路和斷路的現象
5、過孔等於大於0.4mm,太小了pcb加工的時候不方便,太小的孔容易斷鑽頭,外掛程式元器件的焊盤孔徑要大於引腳0.2mm以上,尤其是雙面板的金屬化孔,元器件引腳的直徑是0.5,搞個焊盤的孔也是0.5,金屬化孔後就會小於引腳的直徑
6、走線的時候避免走90度直角,高頻訊號中嚴禁避免,防止訊號線變天線往外輻射,走斜線還可以縮短走線距離
7、常規情況下,電路板的電流密度按1mm1a來估算,並盡量露錫,增加散熱和導電面積
8、頻率比較高的訊號和電流比較大的走線需要加粗,比如數位電路中的時鐘線,還有系統中的電源線,一般要求電源大於訊號線1.5倍以上,地線要等於大於電源線,電源線和地線盡可能的短、粗
8、乙個系統中有小訊號,也有比較強的訊號,一般要求電源先給強訊號供電,比如電路中的功放級,後給小訊號供電,比如小訊號的前置放大級,當系統中有高頻電路和低頻電路的時候,需要各自單獨供電,地線也要單獨分開走
9、低頻的電路中,小訊號與功率訊號的地線盡量分開走,到電源輸出端處匯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點接地,避免大面積鋪地,高頻電路中要盡量就近接地,最好是大面積鋪地,以防止高頻訊號的肌膚效應造成地之間的電位差引起的系統不穩定
10、貼片元件下面避免走線,這樣不安全,也會有可能造成干擾,尤其是在晶振、電感、變壓器等元器件下面絕對避免走訊號線,最好也是離的遠遠的
首先要全域性整體考慮,分成各個模組,不同的模組大致走線層數考慮清楚,哪層是地,哪層比較乾淨用來走重要的線,哪層走訊號線,電源線,當然不絕對的,但一定心裡要有大致的底。然後開始走線,從重要的線開始走,比如射頻線,音訊線,時鐘線和一些重要的地孔,需要單點接地的地方;這些線盡量在主地層的相鄰層走;重要的線走的同時,要考慮重要線的兩邊包地的空間要留出。
然後重點主晶元散線,散出的時候也要考慮不同模組的線盡量在一起,不然走到後面對高密度板來說就會比較亂。另外,我的經驗是越複雜的地方越要先走,複雜的地方理順了,後面就相對輕鬆,如果先順心所欲的走簡單的地方,到後期,頭暈腦脹的,再走複雜的地方就會心煩意亂沒有感覺。
另外,建議你嘗試用pads router走線,用layout修銅皮等或後期修改。
關於程式設計的一些經驗總結
關於程式設計的一些經驗總結 編寫 用於存放最終釋放的程式。例如 我們要製作乙個英語學習軟體,名為 english 版本為1.0,那麼我們的程式設計環境中應存在以下資料夾 drive programs english1 debug drive programs english1 documents d...
開發Deluxems的一些經驗總結
1.用三元運算子實現新聞部分顯示 eval newcontent tostring length 25?eval newcontent tostring substring 0,25 eval newcontent tostring 2.貨幣驗證 可以輸入整數和帶兩位小數的數字 0 9 0 9 0 ...
MTK開發中一些經驗總結
1.在確定你的mtk工程完整而且在模擬器和真機上能正常執行 之前,不要開始工作。2.mtk開發 c是唯一選擇,不要試圖用把c 工程移植到mtk平台。3.ads c c compiler不同的編譯選項可能導致 的效能差異很大。ads使用armv4指令集,而真機是thumb指令集。4.mmi gui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