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
linux不像windows一樣,接上新硬體後可以自動識別,在linux下無法自動識別新硬體的,需要手動去識別。usb移動儲存裝置通常被識別為sda1,具體可以通過fdisk -l命令查詢。
在使用u盤前,我們先要為外掛程式點新建乙個子目錄,一般外掛程式點的子目錄都是建立在/mnt裡面的,我們也建在那裡,當然也可以建在/目錄下,名字可以自己定,我們就取名為usb,終端下的命令如下:
mkdir /mnt/usb
然後我們就可以接上我的u盤了,然後在終端下輸入命令並擊enter鍵即可:
mount /dev/sda1 /mnt/usb
在windows下當我們用完u盤後,在我們取下u盤前我們先要刪除,同樣在linux下我們也要刪除掛起點,方法是:
umount /dev/sda1 /mnt/usb 或 umount /dev/sda1
如果不把u盤給umount掉,那樣很容易造成資料的丟失
方案二:
usb的支援關鍵在於驅動,沒有驅動裝置時mount執行是肯定不成的。我在red hat裡使用u盤的通用方法如下,屢試不爽
1. 先別插u盤,/sbin/lsmod看是否有usb-storage。如果沒有的話:
cd /lib/modules/2.4.20-8/kernel/drivers/usb
for v in *.o storage/*.o ; do /sbin/insmod $v ; done
2. 這裡再/sbin/lsmod,應該有usbcore、usb-ohci(或usb-uhci,根據主板晶元組而不同)、usb-storage、scsi_mod等。其中usb-storage的狀態應該為
(unused)。
3. 插入u盤,不停的/sbin/lsmod,這期間usb-storage的狀態應為initializing,持續時間大約半分鐘,其實就相當於windows在右下角不停的彈汽球:)
4. 初始化結束後, /sbin/fdisk -l,應該能看到/dev/sda1裝置。這時,執行
mount /dev/sda1 /mnt/udisk 才能成功。如果是msdos格式,又想看到中文,可以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disk -o iocharset=gb2312。
(為方便可以/etc/fstab加一行,以後就可以 mount /mnt/udisk就行了)。
5. 奇怪的是有時候fdisk是看不到sda1,但是也能mount上
使用以上步驟掛u盤基本上可說是「萬全」了。台式電腦、筆記本、vmware都一樣。
mkdir /mnt/usb
mount /dev/sda1 /mnt/usb
筆記本上安裝linux用法和台式電腦一樣
ps:
首先要檢查lsmod|grep usb-storage 這是支援usb的模組。如果沒有的話,是無法操作usb介面的裝置的。
如沒有的話,可以手功modprobe usb-storage,一般檢視u盤可以用fdisk -l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硬體的裝置名
,比猜測硬體名要準確多了.
其實 你再改一下就可以了
mount -t vfat /dev/sda /mnt/usb
因為 資料的usb是經過分割槽的
你用fdisk /dev/sda 就可以看到你的usb的情況
可是你的usb 沒有分割槽 就不能用 sda1了
linux下u盤使用
方案一 linux不像windows一樣,接上新硬體後可以自動識別,在linux下無法自動識別新硬體的,需要手動去識別。usb移動儲存裝置通常被識別為sda1,具體可以通過fdisk l命令查詢。在使用u盤前,我們先要為外掛程式點新建乙個子目錄,一般外掛程式點的子目錄都是建立在 mnt裡面的,我們也...
Linux下使用U盤
linux不像windows一樣,接上新硬體後可以自動識別,在linux下無法自動識別新硬體的,需要手動去識別。usb移動儲存裝置通常被識別為sda1,具體可以通過fdisk l命令查詢。在使用u盤前,我們先要為外掛程式點新建乙個子目錄,一般外掛程式點的子目錄都是建立在 mnt裡面的,我們也建在那裡...
linux下使用u盤
用命令 ls dev grep sd 檢視目前的磁碟,顯示 sda sda1 sda2 sda3 插入u盤後,控制台顯示了 sdb相關資訊,表明 u盤被識別為 sdb。用命令 fdisk l dev sd 檢視所有的相關裝置。看到有 sdb和 sdb4 選擇掛載 sdb失敗,於是選擇掛載 sd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