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一、需求分析領域建模
確定關鍵需求
概念架構設計
細化架構設計(邏輯架構、開發架構、執行架構、物理架構、資料架構)
架構驗證
三個方面—功能、質量、約束二、領域建模需求更關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確定系統目標及以後的願景。
萬事開頭難,需求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系統的結果。
需求結合需要實現業務的業務展開,力求獲取準確描述系統是做什麼的。
功能:逐項描述每個功能,並簡要說明,也可以結合每個業務場景進行展開,同時,分清人參與的及系統的反饋。
質量:分為執行期質量(效能、安全性、易用性、持續可用性、可伸縮性、互操作性、可靠性、魯棒性)和開發質量(易理解性、可擴充套件性、可重用性、可測試性、可維護性、可移植性等)
約束:業務環境+使用環境+構建環境+技術環境
業務環境:上線時間、預算、業務領域、業務規則、法律、安全等
使用環境:軟體使用者,使用者年齡、偏好,使用者的語言等
構建環境:技術團隊、開發管理等
技術環境:技術平台、程式語言、中介軟體,技術發展趨勢等
借助用例圖描述
常用類圖或狀態圖描述三、關鍵需求注意在建模時會需要分析模組與模組、類與類之間的關係,一對
一、一對多、多對多的關係,會影響資料庫的設計
同時也要關注實現的業務,結合業務精細化建模。
關鍵需求決定了開發時間成本及使用的技術等。四、概念架構設計
關注設計思想,系統層次的分析實現或是垂直劃分系統,是採用集中式還是分布式等。五、細化架構設計結合需求的質量工具及約束設計。
明確如何劃分系統,選擇何種風格的架構、開發技術、二次開發技術、整合技術等
邏輯架構 : 模組劃分+介面定義+領域模型六、架構驗證開發架構:技術選型+檔案劃分+編譯關係
執行架構:技術選型+控制流劃分+同步關係
物理架構:硬體分布+軟體部署+方案優化
資料架構:技術選型+儲存格式+資料分布
開發前期,實現系統原型
軟體開發過程
1.程式設計師寫出自認為沒有bug的 2.軟體測試,發現了20個bug。3.程式設計師修改了10個bug,並告訴測試組另外10個不是bug。4.測試組發現其中5個改動根本無法工作,同時又發現了15個新bug。5.重複3次步驟3和步驟4。6.鑑於市場方面的壓力,為了配合當初制定的過分樂觀的發布時間表,...
軟體開發過程
1.程式設計師寫出自認為沒有bug的 2.軟體測試,發現了20個bug。3.程式設計師修改了10個bug,並告訴測試組另外10個不是bug。4.測試組發現其中5個改動根本無法工作,同時又發現了15個新bug。5.重複3次步驟3和步驟4。6.鑑於市場方面的壓力,為了配合當初制定的過分樂觀的發布時間表,...
軟體開發過程
軟體生命週期 1 問題定義 使用者需要解決什麼問題?2 可行性分析 使用者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否可行 技術可行性 市場可行性 3 需求分析 將使用者提出的問題進行細化 4 系統設計 確定細化問題的實現方法 5 編碼 依據需求和設計穩定進行開發,解決問題 6 測試 驗證是否已經解決使用者提出的問題 單元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