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碼內容如下:
1 #!/bin/sh
2 val1=$(fdisk -l | grep "disk /dev/sda" | awk '')
3 val2=$[1024 * 1024]
4 disksize=$[val1 / val2]
5 parted /dev/sda mkpart primary linux-swap 8002mb 16194mb
6 partx -a /dev/sda
7 parted /dev/sda mkpart primary ext4 16196mb "$disksize"mb
8 partx -a /dev/sda
9 mkswap /dev/sda2
10 swapon /dev/sda2
11 mkfs.ext4 /dev/sda3
12 mount /dev/sda3 /data
結合這個指令碼好好學習一下parted命令!
先分析一下**:
parted /dev/sda 為選擇sda盤為要分割槽的磁碟
mkpart primary linux-swap 8002mb 16194mb 其中 primary為分割槽的name linux-swap為分割槽的檔案系統型別 8002mb為該分割槽的起始位置 16194mb為分割槽的結束位置。 (此分割槽為 sda2 8002mb 之前的為sda1 )總結一下這個指令碼:先使用mkpart命令建立分割槽sda2 和sda3,partx -a /dev/sda 命令告知核心現在磁碟的分割槽情況
mkswap /dev/sda2 命令 將sda2格式化為swap檔案
swapon /dev/sda2 將開啟swap分割槽 (可以使用swapon -s 檢視swapon 的相關資訊)
mkswap命令將分割槽sda2 設定為swap ,那麼接下來就需要設定sda3 為 常用的檔案檔案系統,
mkfs.ext4 /dev/sda3 命令 將 sda3格式化ext4檔案系統。
mount命令就不用多。
然後使用mkswap命令格式化sda2 建立 swap分割槽,
最後使用mkfs.ext4命令格式化sda3 建立 檔案檔案系統分割槽。
為了使系統重啟之後能夠自動載入新建的磁碟分割槽,需要修改/etc/fstab檔案。新增如下內容:/dev/sda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sda3 /data ext4 defaults 0 0
第一列: 為需要掛載的檔案系統或儲存裝置
第二列: 掛載點
第三列:檔案系統 或分割槽型別
第四列:掛載選項
auto: 系統自動掛載,fstab預設就是這個選項
ro: read-only
rw: read-write
defaults: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第五列:為dump選項,是否讓dump備份檔案系統 0:忽略 1:備份
第六列:為fsck選項,告訴fsck程式已什麼順序檢查檔案系統,0:忽略
待續。。。
關於磁碟分割槽
首先來看幾個概念,主分割槽 擴充套件分割槽 邏輯分割槽。主分割槽 主分割槽通常是硬碟的啟動分割槽,通常是硬碟的第乙個分割槽,例如我們常說的 c 盤就是硬碟的主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 除去主分割槽外,剩下的分割槽都被稱為擴充套件分割槽。邏輯分割槽 擴充套件分割槽是相對於主分割槽而言的,只是乙個概念,並...
關於磁碟分割槽掛載
常用命令 檢視系統磁碟 fdisk l 檢視磁碟使用情況 df h 檢視分割槽 df t df th 1 磁碟分割槽 fdisk dev hdb 主分割槽 1 4 邏輯分割槽 5 先劃分主分割槽,再劃分邏輯分割槽 w退出 詳細過程參考 2 磁碟格式化 mkfx.ext3 dev hdb1 格式化為e...
關於磁碟分割槽命令介紹
檢視磁碟lsblk root server0 lsblk 修改硬碟的分割槽表 fdisk 硬碟裝置 常用互動指令 m 列出指令幫助 p 檢視現有的分割槽表 n 新建分割槽 d 刪除分割槽 q 放棄更改並退出 w 儲存更改並退出 root server0 fdisk dev vdb n 建立新的分割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