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網上看文章,零零散散,找不到乙個合適的切入點,就像船航行在海上找不到方向一樣,所以今天決定讀書,寫讀書筆記。產品經理經典入門書籍,蘇杰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以下的大部分內容均摘自本書。今天的閱讀分為兩個部分:職業規劃和需求分析。
名詞解釋:
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商業需求文件。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產品需求文件。
pd:product designer的縮寫,是公司對產品設計師、產品規劃師、產品經理一類職位的通用簡稱。
使用者與客戶,這兩個詞在中文裡似乎很容易混淆,換作英文會稍微清晰一些,使用者是 user,有時也叫做終端使用者,end user,是使用產品的人;而客戶是 customer,是購買產品的人、為產品付錢的人。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產生內容。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業績指標。
使用者大會,是邀請產品的使用者到某一集中地點開會,人數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可以短時間內從多人處收集大量資訊,是一種特別的使用者訪談形式。
第一部分
標籤:職業規劃、產品經理入門
作者在談論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素質時說:「通常自己想做產品的同學都會去大量嘗試、註冊各種各樣的產品,去用,去玩,去想……如果你沒有這個特點,那就真要好好想想了。」我屬於天生怕麻煩的人,連買衣服鞋子都是一眼看中,付錢走人,連還價都懶得,所以在使用網際網路產品的時候也習慣於直奔目標而去,只要不是十分難用,通常不會有什麼看法,這樣的思維似乎很不適合做產品經理,好吧,我只能慢慢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了。我很喜歡規劃,這點似乎很符合pm的特質,但還是有很大差距,我沒他們那麼精細完善,做到用文件來體現的程度。
「想入行,就要首先明確自己現在的位置。得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資源,找到一條最近的入行之路。技術相對而言好學一點,可以速成,但是商業感覺沒個三五年是磨不出來的。」這點我無比贊同,思維構架是最難建的,對時機、時間的要求都很高,框架上完善了,具體的血肉簡直是最簡單的事情。就好比掌握了學習方法,具體科目的學習就很容易了一樣。
關於面試作者說:「應聘pm這類職位主要看面試,要是我來做面試官,最在乎的是應聘者有沒有激情,是否夠機靈、好學,邏輯思維是否清晰,溝通表達是否順暢等。其他的都會次要一些,比如對行業的熟悉,既然是招應屆生,這塊不會很看重,關鍵是看潛力而不是看能力,有類似職位的實習經歷,只是乙個加分項。比較常見的問題如下:
談談我們生活中經常用的乙個產品,它解決了什麼問題,要是你來改進,打算怎麼做?
看電視/書/電影嗎?舉個例子分析一下它的目標使用者。
說說你是怎麼準備這次面試的。」
關於求職作者說:「給大家介紹乙個很簡單的辦法——研究幾十家公司的產品經理招聘廣告。我一直覺得把研究結果做成乙份漂亮的調研報告,而後去應聘產品經理是個很靠譜的事,而且我相信大家多半都很想讀這樣的乙份報告。」這樣的事情我做過,很顯然,沒有做到火候,我只是整理了秋招資訊,篩選出喜歡的職位以及要求,然後進行相應的知識儲備,沒有做成文件。這倒是乙個求職的好點子。
最後說說作者自己的產品——「三個一工程」,它們是:
「一本圖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我把寫作這本書作為三年多工作的乙個小結,充分運用做產品學到的各種能力,親身體會如何給圖書這個產品制定戰略規劃並一步步實現。」
作者帶給我們乙個職業規劃的啟示,開始的階段都是受人影響,慢慢發展到影響他人。
第二部分
標籤:需求分析
「試圖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是乙個災難,那會讓產品變成乙個臃腫不堪,誰都不滿意的四不像。」
「優先滿足哪些使用者需要和產品的商業目標要結合起來考慮,簡單說就是看kpi是什麼,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 kpi 狹義地理解成一些數字,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種綜合的指標,也可以包含客戶的滿意、員工的開心等。」
需求分析時用到的乙個經典方法是——建立人物角色(persona)。
「有形的 persona存在的更大意義,可能並不是給建立者自己看,而是有新人進團隊的時候,可以迅速了解使用者,理解產品,同時忙碌的無法關注細節的老闆也可以利用 persona 迅速進入狀態,保證他們也能像建立者一樣,時刻心中想著正確的使用者形象。」
橫向,使用者的說和做。怎麼說表現了目標和觀點,怎麼做反映了行為,使用者怎麼說和怎麼做經常是不一致的。
縱向,定性與定量。定性研究可以找出原因,偏向於了解;而定量研究可以發現現象,偏向於證實。人們認知新事物的過程通常都是從定性到定量,再定性再定量,並且螺旋上公升,而了解和證實也是不斷迭代進化的。
這是簡化的使用者研究方法圖。
關於資料收集:「如果資源非常少,我們甚至可能簡化出很不正規的方法,比如只是查一些二手資料然後和同事們一起討論,猜測一下使用者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而有了資源以後,我們可能會叫幾個使用者過來訪談,請諮詢公司協助出報告,或者出差做使用者調研等。」
1. 避免一組固定的問題:固定的問題會讓被訪者產生被審問的感覺,我們應該準備好問題清單,但清單只起乙個引導作用,並不用照著讀。
2. 首先關注目標,任務其次:比使用者行為更重要的是行為背後的原因,多問問使用者為什麼這麼做。
3. 避免讓使用者成為設計師:聽使用者說,但不要照著做,使用者的解決方案通常短淺、片面。
4. 避免討論技術:特別是碰到一些略懂技術的使用者,不要與其糾纏產品的實現方式。
5. 鼓勵講故事:故事是最好的幫助設計師理解使用者的方法。
6. 避免誘導性的問題:典型的誘導問題是「如果有××功能,你會使用嗎?」一般來說使用者會給出毫無意義的肯定答覆。」
關於調查問卷:「同樣是聽使用者怎麼說,常見的定量研究方法是——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和使用者訪談的提綱是有區別的:使用者訪談的提綱通常是開放式問題,適用於我們心裡還比較疑惑的時候去尋找產品的方向,適合與較少的訪談物件進行深入的交流;而調查問卷通常封閉式問題比較多,適合大使用者量的資訊收集,但不夠深入,一般只能獲得某些明確問題的答案,調查問卷不是考試卷,不適合安排問答題。使用者訪談與調查問卷之間也有聯絡,我們經常通過前者的開放式問題,為後者收集具體的封閉式問題。」
關於可用性測試:「定性地做:可用性測試。可用性測試是指通過讓實際使用者使用產品或原型方法來發現介面設計中的可用性問題,通常只能做少數幾個使用者的測試,看他們怎麼做,屬於典型的定性研究。」
關於資料分析:「定量地做:資料分析。資料分析時,根據不同的目的,資料**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日誌、客戶管理系統裡的資訊、網頁訪問情況的統計資訊等。資料分析的方法,最簡單的可以用 excel,複雜一點的可以用一些統計軟體、資料庫軟體,或者直接自己寫程式解決。而最關鍵的就是對結果的解讀,通常資料分析只能發現一些現象和問題,並不能了解原因,所以分析完成後通常會伴隨著一些使用者訪談,聽聽使用者怎麼解釋。」
最後再介紹一點作者的工作體會,他在一次資料分析中用到了學生時代學過的軟體,然後他說:「這完全是個巧合,正好上學的時候一直拿它做資料探勘。常有這種體會,之前學過的東西,當時不知道有什麼用,多年以後說不定什麼地方就真的用上了,很驚喜。所以早年的學生時代,當你還沒想清楚將來要做什麼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不知道應該學什麼,也不要就真的一直空想而什麼都不學,不妨先學著別人安排你學的東西,等想清楚自己的目標以後,再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屬於非常喜歡**事物背後意義的人,如果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我是做不好這件事的,這就是我的「不值得定律」。作者的話給了我很大啟示,自己還是學生,根本沒有任何實踐經驗,要**意義,應該所有事情都暫時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應用的平台。這個時候自己真不應該那麼浮躁,認真完成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然後到了工作中自然用得上,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惜大學都快過完了才明白過來。不過沒關係,趁著還有1.2個學期的時間才畢業,及時充點電也不錯。
閱讀任務 閱讀筆記 4
功能驅動的設計 1 構造總體模型 2 構造功能列表 3 制定開發計畫 4 功能設計階段 5 實現具體功能 軟體測試按目的分類 1 功能測試 2 非功能測試 軟體測試的各種方法 1 單元測試和 覆蓋率測試 2 構建驗證測試 3 驗收測試 4 探索式的測試 5 回歸測試 6 場景 整合 系統測試 7 夥...
閱讀筆記 2006 01
請您尊重您的價值,因為它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當你貶低或破壞您的價值時,就等於貶低或破壞整個行業在這個社會的價值。無論在什麼時候,自己都應該尊重自己的價值,而不能因為一時的困境而貶低和破壞了自己的價值,因為你的破壞之舉,將傷害到整個行業的價值乃至社會的規則。因為,唯有懂得尊重自己的價值的人,才能真正...
25 211(840) 閱讀筆記
傳輸通道rach特點 存在衝突風險 使用開環功控。物理通道通過載頻 擾碼 通道化碼 起始時間定義,對於上行通道,還包括相對相位 0或p 2 上行dpch為i q碼復用。fbi bits提供從ue到網路的反饋資訊,以用於閉環傳送分集。上行dpch可以使用多碼,這種情況下,多個並行的dpdch使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