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災系統是指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態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停止工作時,整個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系統,使得系統功能可以繼續工作。
容災即使是系統的高可用性技術的乙個組成部分,榮在系統更加強調處理外界環境對系統的影響,特別是災難性事件對整個it節點的影響,提供節點級別的系統恢復功能。
從其對系統的保護程度來分,可以講容災系統分為:資料容災和應用容災。
資料容災是對災難抵禦的保障,而應用容災則是容災系統建設的目標。
所謂資料容災,就是至少在異地儲存乙份可用的關鍵業務資料,該資料可以是與本地生產資料的完全實時複製,也可以比本地資料稍微落後,但一定是可用的。
採用的主要技術是資料備份和資料複製技術。其中資料複製技術,按照實現的技術方式來說可分為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
所謂應用容災,是在資料容災的基礎上,在異地建立一套完整的與本地生產系統相當的備份應用系統。建立這樣一套系統相對比較複雜,不僅需要乙份可用的資料複製,還要有包括網路、主機、應用、甚至ip等資源,以及各資源之間良好協調。
在遠端的容災系統中,要實現完整的應用容災,既要包含本地系統的安全機制、遠端的資料複製機制,還應具有廣域網範圍的遠端故障切換能力和故障診斷能力。
也就是說,一旦故障發生,系統要有強大的故障診斷和切換策略制定機制,確保快速的反應和迅速的業務接管。實際上,廣域網範圍的高可用能力和本地系統的高可用能力應形成乙個整體,實現多級的故障切換和恢復機制,確保系統在各個範圍的可靠和安全。
恢復時間目標(recovery time objective,簡稱rto)是指災難發生後,從it系統宕機導致業務停頓時刻開始,到it系統恢復至業務恢復運營為止,此兩點之間的時間段稱為rto。
恢復點目標(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簡稱rpo)是對系統和應用資料而言,指的是恢復業務系統所能容忍的資料丟失量。
容災系統建設包括分析、設計和實施三個階段。共7個步驟,即「風險分析」、「業務影響分析」、「可恢復性評估」、「指定恢復策略」、「容災方案設計」、「災難恢復預案設計」、「容災演練和維護」。
圖3.1 容災方**
業務影響分析(business impact analysis,簡稱bia)。
指收集、分析、彙總以及排序當資訊系統一旦遭遇災害對各項重要關鍵性業務的影響程度,並依據優先順序提出恢復策略建議。
從it架構、平台、技術、基礎設施、組織結構、恢復流程等各層面來評估使用者it目前的恢復能力。
評估it作業目前是否能夠恢復、需要多少時間恢復、以及可能的資料丟失數量。
圖4.1 系統的可用性評估
圖4.2 高可用性架構設計
圖4.3 高可用性模型
圖5.1 容災的指標要求
七大技術管理要素:
圖5.2 容災管理
圖7.1 容災恢復預案的規劃
圖7.2 災難恢復計畫的組織機構
容災備份技術 容災備份的等級和技術
容災備份的等級和技術 容災備份是通過在異地建立和維護乙個備份儲存系統,利用地理上的分離來保證系統和資料對災難性事件的抵禦能力。根據容災系統對災難的抵抗程度,可分為資料容災和應用容災。資料容災是指建立乙個異地的資料系統,該系統是對本地系統關鍵應用資料實時複製。當出現災難時,可由異地系統迅速接替本地系統...
VERITAS容災技術方案
veritas公司優秀解決方案案例 2001年06月19日 11 34 清除資料災難 veritas容災技術方案 目前,cluster ha 的技術越來越成熟,cluster的部署也越來越普及。cluster技術確實解決了使用者系統的高可用性問題,為業務的良性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基石。隨著業務的發展,商...
災備系統技術建設案例
資料備份技術 正常情況下系統的各種應用在資料中心執行,資料存放在資料中心和災難備份中心兩地儲存。當災難發生時,使用備份資料對工作系統進行恢復或將應用切換到備份中心。災難備份系統中資料備份技術的選擇應符合資料恢復時間或系統切換時間滿足業務連續性的要求。目前資料備份技術主要有如下幾種 1 磁帶備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