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從如何閱讀書籍出發,簡單討論了如何選擇書籍、是否閱讀原版和閱讀數量這幾個常見問題,然後自己的閱讀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如何閱讀」指「what to read」而非「how to read」,mortimer j. adler的怎樣閱讀一本書對how to read有著精彩的描述。
「書籍」指非**(non-fiction)類書籍。
我是乙個功利主義者(utilitarianism),因此我認為閱讀的目標在於為自己創造實際價值,所以:
我不會因為某本書看起來很有趣就去閱讀(機會成本)。
也不會因為很多人推薦某本書就去閱讀(從眾)。
更不會因為某本書難就去閱讀(追求智商優越感)
一本書值得閱讀,當且僅當:
它可以直接為我創造價值。
它可以間接為我創造價值。
我的閱讀目標:
形成t型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盡可能深入,專業周邊知識盡可能精煉。
專業知識盡可能深入。我是乙個軟體開發者(software developer),因此這裡的專業書籍均和軟體開發有關。
這裡介紹我自己用的兩種方法:
根據引用列表
從一本經典書籍出發,深度優先遍歷它的引用列表,通過書評和摘要了解這些引用書籍,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自己的閱讀次序。
這裡以**大全為例(為了方便和一致性,這裡使用英文書名):
1234567
891011
1213
1415
1617
1819
2021
2223
2425
2627
code complete:軟體構建全程最佳實踐指南。
||----how to solve it:系統解決問題。
||----conceptual blockbusting:跳出思維的壁壘。
||----mythical man month:軟體工程不能做什麼。
||----programming pearls:極簡演算法手冊。
||----the science of programming:編寫正確的程式。
||----writing efficient programs:編寫高效的程式。
||----pragmatic programmer:高效程式設計師的實踐。
||----refactoring:如何改進自己的**。
||----programming on purposes:用正確的程式設計模式處理問題。
||----software tools:用合適的抽象封裝複雜度。
||----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極簡程式設計風格指南。
||---- writing solid code:減少除錯的時間。
||---- elements of programming style:極簡程式設計風格指南。
可以發現,通過**大全一本書,經過短短兩層引用聯絡,幾乎可以找到2023年以前所有軟體開發的經典書籍。事實上,我閱讀的80%以上的軟體開發經典書籍,都源自於**大全的引用列表。
這種方法的好處:
形成知識體系:引用書籍彼此具有天然的聯絡,這使得建立知識體系更加容易。
我認為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需要嚴肅閱讀的領域:
錨點:找到一本經典書籍。
撒網:了解該書引用列表中的書籍。
收網:根據自己實際需要,精讀相關書籍。
根據作者
這裡以計算機書籍為例(以下僅代表個人口味):
richard stevens:善。
brian kernighan:極善。
deitel series:翔。
bruce eckel:廢話連篇。
jon bentley:善。
andrew s tanenbaum:大善。
jeffrey d ullman:善。
p.j. plauger:大善。
robert c martin:善。
bjarne stroustrup:善,但略神叨(神侃世界觀方**有點頂不住)。
martin fowler:善,但略嘮叨。
ron jeffries:翔(好吧我是故意來黑的,尼瑪連個sudoku都解不出來寫毛程式)
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需要一定閱讀經驗,但是它非常有效——以至於不用看內容就對書的質量有七八成把握。
專業周邊知識盡可能精煉。對於專業周邊知識,了解關鍵概念及指導思想即可。
不需要,也沒有必要對專業周邊知識進行深入了解。
「know what」 is enough, 「know how」 is expensive.
以我2年前編寫手機應用,學習使用者體驗為例:
分別在現實中(身邊有幾個很不錯的互動設計師)和線上(quora和知乎)進行提問和搜尋,得到乙個書單。
按照下面的原則過濾書單:
總結出書單,迅速的閱讀並找到關鍵點。
了解設計的人可能認為上面的書單過於初級——沒錯,它們都是結論型或指南型書籍,沒有原理,也沒有論證——但這正是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者所需要的書籍:我不需要知道這些知識是怎麼來的,知道怎麼用足矣。
此外,受價值驅動,而非興趣——大多數情況下興趣只是把自己脫離當前困境的介面。
學習型書籍是一種元(meta)方法書籍:這類書籍用於提公升學習能力,換句話說,就是縮短吸收知識所需要的時間。
這類書籍我唯讀過下面的幾本,效果有但不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到尋求最優學習方法的誤區——best is the worthest enemy of better。
優先選擇翻譯版。計算機書籍這種描述精確知識的書籍更是如此。
此外,如果閱讀中出現難以理解的問題,不要下意識的把其歸咎於翻譯問題——多數情況是理解問題。
因為翻譯版還沒出版。
知識的價值有其時效性。
逼格。我經常逛豆瓣,豆瓣有乙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人們喜歡去比較自己每年讀書的數量,或者是截圖炫耀自己讀過幾千本書云云。
我在這裡酸一下:書的數量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就好比無法用蓋一棟大樓的磚數評價這棟大樓的質量;換個說法,effort不等於progress。
關鍵在於讀過書的質量,吸收的程度,以及創造的價值。此外,盲目追求讀書的數量會帶來另乙個問題——淺嘗輒止。本應花在專業書籍上的時間被分配到其它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導致該學好的沒學好,沒必要的學了一灘但用不上。
形成t型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盡可能深入,專業周邊知識盡可能精煉。
不一定非要閱讀原版。
讀書並非多多益善。
讀書之前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個人閱讀書籍記錄
2016 3 26 19 48 53 準備藍橋杯的時候在圖書館借閱的 本書將各種常見演算法按照演算法體現的大的思想進行分類,用c 語言詳細介紹了部分常見的演算法,簡練,但是理解起來相對要困難一點。全書 比較有特色的就是不僅僅簡單描述演算法是什麼和怎麼實現演算法,而介紹了演算法是如何得來的,屬於哪一種...
推薦閱讀書籍 大象 Thinking in UML
in桂林理工大學 大象 thinking in uml 第2版 以uml為載體,將物件導向的分析設計思想巧妙地融入建模過程中,通過貫穿全書的例項將軟體系統開發過程中方方面面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生動的語言和精彩的事例將複雜枯燥的軟體過程講解得津津有味。大象 thinking in uml 第2版...
如何閱讀iPad的書籍
第一步 購買一台ipad。如果你在乙個點燃或其他電子閱讀器比kindle的489美元的 標籤市場是讓ipad的有點便宜。在499美元的基本模式是真的,如果你需要比你什麼都不想要美化電子書更多。第二步 購買的ibook應用程式。蘋果將收取9.99美元的ibooks上,這與他們的mac版本相容。史蒂夫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