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組成的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光線的顏色成分的。用以計算光線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
洛德·凱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算法,而其具體界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凱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便會因受到熱力的高低而變成不同的顏色。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時,就會變成暗紅色,達到1050一1150℃時,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熱力溫度相對應的。只不過色溫是用凱爾文(°k、也就是絕對溫度)的色溫單位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表示的。在加熱鐵塊的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當黑體受到的熱力使它能夠放出光譜中的全部可見光波時,它就由紅轉變橙黃色、黃色最後變成白色,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表示受熱鎢絲所放射出光線的色溫。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
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攝影人都知道:有光才有色,沒有光就沒有色。
彩色膠片的設計,一般是根據能夠真實地記錄出某一特定色溫的光源照明來進行的,分為5500 °k日光型、3200 °k燈光型等多種。因而,攝影家必須懂得採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卷,才會得到準確的色彩再現。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卷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不會對色彩進行準確的還原。這時,我們就要靠濾光鏡來提公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條件與膠卷擬定的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
而數碼照相機、攝像機等要求進行白平衡調整,實際上也就是對數碼機器進行拍攝環境的基礎色溫定位。目的是同樣的:為了色彩的準確再現。
如何準確地進行色溫定位?這就需要使用到「色溫計」啦。一般情況下,正午10點至下午2點,晴朗無雲的天空,在沒有太陽直射光的情況下,標準日光大約在5200~5500°k。新聞攝影燈的色溫在3200°k;一般鎢絲燈、照相館拍攝黑白**使用的鎢絲燈以及一般的普通燈泡光的色溫大約在2800°k;由於色溫偏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拍攝的**擴印出來以後會感到色彩偏黃色。而一般日光燈的色溫在7200~8500°k左右,所以在日光燈下拍攝的相片會偏青色。這都是因為拍攝環境的色溫與拍攝機器設定的色溫不對造成的。一般在擴印機上可以進行調整。但如果拍攝現場有日光燈也有鎢絲燈的情況,我們成為混合光源,這種**很難進行調整。
綜上所述,拍攝期間對色溫的考量、設定以及調整就顯得非常重要。無論你是使用傳統相機還是數位相機以及攝像機。都必須重視色溫!
波 波長與頻率
兩個頻率相同的波源,在振動過程中,它們的運動方向始終相反 sin,sin 由這兩個波源激起的波傳到某點 p 時,在 p 點出現振動始終抵消的現象,則 p 點到兩波源的距離之差應為 半波長的偶數倍。生活中有這樣乙個有趣的現象 當一輛救護車迎面駛來的時候,聽到聲音 音調 越來越高 而車離去的時候聲音越來...
波長,頻率,傳播距離三者的關係
定理 速度 波長 頻率 在光波裡面,波長 頻率 乙個定值,所以波長越長,頻率就會越小.波長越長,穿透力越強 容易繞過障礙物,發生衍射 反之就弱.頻率越高,解析度就越高,反之即然.紅外線望遠鏡 波長長 能在有霧的地方看得比普通的要遠好多,就連窗簾布也能穿過.紫外線照相機 頻率高 常用於拍指紋.用於犯罪...
頻率 波長 傳輸距離 傳輸速率之間的關係
是的,要區分穿透和貫穿這兩個概念。波長越長,繞射的能力越強,例如無限電波可以繞過高樓大廈傳播 紅燈的燈光比綠光和黃光更能穿透霧靄傳播到遠處以提醒司機 波長越短,波的能量越大,貫穿能力越強,例如x光可貫穿 骨骼,紫外線能殺死細菌 強的紫外線能引起 癌 穿越電離層等 根據 波速 波長 頻率 頻率和波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