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王垠博士的思維導圖,裡面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學習知識分類,然後不斷的細化下去。聽說寫作也是一樣,作家也是先寫好提綱,然後一點點填充內容。看到這個讓我想起了禪與電單車裡作者對科學,對文學的學習方法,其實就是分類,然後再對子節點進行分類。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在做別人早都研究出來的東西,用生活大**裡的sheldon的話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豈不知就這些別人發明出來的東西還感覺很難學,真的挺可悲的。如何才能快速深刻的獲取知識?就像劉未鵬說的,要明白問題的前因後果,知道作者是如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並且某一類知識都有和類設計思想那樣的核心概念。比如封裝,繼承,override,overwrite,抽象,資料結構。其實其它物件導向的語言也是圍繞這幾個概念設計的。所謂新的物件導向語言也是圍繞這幾個核心走的。然後加入了工程需求,比如const,比如介面,強大的庫。
對於在專案中遇到的問題,需要搞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只有很好的理解了並找到了和問題像耦合的地方,才能命中要害。而不是盲目的用隨機程式設計去毀掉自己進步的空間。程式設計師這個行當還真需要耐心,在開始寫東西前需要耐心的梳理整個過程。然後將整個過程結構化成順序邏輯。通過對順序邏輯的梳理和整理,基本做好了程式的骨幹。骨幹好了,再去一點點充實其內容。好的程式是讓其他人更容易的理解和擴充套件,程式是寫給人的,而不是計算機。計算機不會懂你的訴求,它只會機械的按照電壓高低去一次次輸出高低電壓。
通過高低電壓抽象為布林邏輯,在布林邏輯的放大下,人類知識大**似的野蠻生長。不過做為在這樣乙個網際網路時代剛開始進化中的人,學習速度比起知識庫擴充的速度還是相差很多數量級的。只能用咱以前的老引擎(過去的大腦構造)在這個時代馳騁了。還好引擎是可以擴充套件的,並且通過自身的成長可以更好的改善大腦。其實人和人之間的唯一差距就是自己是否有乙個寧靜的心。其他事情是預料不到的,也是改變不了的。唯一能改變的就是,就是自己本身。這也許是做為人類的高階之處,也是做為人的追求目標。
一種計算留存的思路
在一些統計系統中,為了觀察使用者的粘度,我們會計算一系列的叫做留存的指標 次日註冊留存 2日註冊留存.n日註冊留存,比如昨天註冊了1000名使用者中,在今天有300名使用者又登入了,那麼對應於昨天的註冊留存就是30 如果再去細究,還可以去計算活躍使用者的留存情況,比如昨天登入的1000名使用者中,在...
一種加密,解密的思路
加密的一種思路 1.客戶端有個初始key,這個key先加密 異或 4個位元組內容,生成4個位元組的密文 2.根據4個位元組的密文,演算法產生新key2,使用key2解密下一段 4個位元組的內容,以此類推 對應的解密 1.伺服器本身知道初始key 2.伺服器先根據4個位元組的密文,使用客戶端相同的演算...
深度學習應用開發架構的一種思路
深度學習當下依然處在風口,它從一開始解決單一場景中單一問題的演算法,逐步成長為能夠解決複雜問題的效率工具。隨著深度學習相關的各項技術的發展,對深度學習的要求也越來越具體 一方面是朝著小而快的方向發展,不斷針對特定場景做深度定製優化 精簡模型,將演算法部署到到移動端甚至嵌入式裝置 另一方面是朝著大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