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環境:
mbr引導記錄位於物理硬碟的第乙個扇區(512個位元組),該扇區又稱為主引導扇區(mbr扇區),除了包含系統引導程式的部分資料外,還包含了整個硬碟的分割槽表記錄。當主引導扇區發生故障時,將可能無法進入引導選單,或者因無法找到正確的分割槽位置而無法載入系統,通過該硬碟引導主機時很可能進入黑屏狀態。下面我們就模擬實際環境對mbr扇區進行備份、破壞、修復過程。
詳細步驟:
備份mbr扇區資料
1.由於mbr扇區中包含了整個硬碟的分割槽表記錄,因此要把mbr備份到其他
儲存裝置中,這裡我們就新增另一塊硬碟hdb進行備份。
2.在命令提示符下輸入以下命令,進行備份操作。
[root@localhost ~]#mkdir /backup //建立掛載hdb1資料夾
[root@localhost ~]#mount /dev/hdb1 /backup //把hdb1掛載到backup資料夾下
[root@localhost ~]#dd if=/dev/hdb1 of=/backup/hda.mar.bak bs=512 count=1 //使用dd命令進行備份
模擬mbr扇區故障
這裡仍然使用dd命令,認為地將mbr扇區記錄覆蓋。
[root@localhost ~]#dd if=/dev/zero of=/dev/hda bs=512 count=1 //從空裝置檔案zero中讀取512位元組的資料,將其覆蓋到第一塊硬碟(hda),從而破壞mbr扇區中的資料。
從備份檔案中恢復mbr扇區資料
1.把系統光碟放入光碟機,重啟linux系統。系統啟動時按「f2」鍵,在「boot:」提示符下輸入「
linux
rescue」後「回車」,進入「急救模式」引導光碟中的linux系統。之後依次按回車鍵接收預設的語言、鍵盤格式,提示是否配置網絡卡是一般選擇「no」,然後系統會自動查詢硬碟中的linux分割槽並嘗試將其掛載到「/mnt/sysimage」目錄(選擇「continue」確認並繼續)。接下來需要特別注意:當出現是否初始化磁碟的警告視窗時,一定要選擇「no」,以免對硬碟資料造成進一步損壞。最後選擇「ok」確認後將進入到帶「sh-3.1#」提示符的bash shell環境。
2.在提示符下輸入以下命令:
shsh-3.1# mkdir /tmpdir //建立掛載資料夾
shsh-3.1# mount /dev/hdb1 /tmpdir //掛載帶有備份檔案的分割槽
shsh-3.1# dd if=/tempdir/hdb.mbr.bak of=/dev/sda bs=512 count=1 //恢復備份資料
shsh-3.1# reboot //重啟作業系統,完成修復
**
ocr的備份恢復 模擬OCR磁碟組損壞
ocr的備份恢復,模擬ocr磁碟組損壞 作業系統版本 readhat 6.4 資料庫版本 11203 ora.listener scan1.lsnr 1 online online rac2 ora.cvu 1 online online rac2 ora.oc4j 1 online online ...
mbr分割槽的單獨磁碟的備份恢復
1.遠端備份恢復 以 centos6 為例 先備份為 mbr檔案 拷貝到 centos7 主機中 172.18.254.154 root centos6 dd if dev sda of mbr bs 1 count 512 scp 遠端主機與當前主機互傳檔案 命令格式 scp local file...
恢復損壞的pdf檔案
昨天在編輯乙個pdf時機器突然重啟,導致pdf檔案損壞,打不開了。由於平時有邊看pdf邊做注釋的習慣,如果無法恢復,那麼就導致其中的所有的筆記丟失,這下損失會比較慘重。baidu了一下pdf修復軟體,無一能夠比較好地恢復pdf,並且保留其中的格式。google之後發現mupdf可以重寫pdf,於是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