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急劇蛻變中的吳語常府口音

2021-06-20 05:17:18 字數 3943 閱讀 7361

急劇蛻變中的吳語常府口音—關於吳方言常州小片的獨有特色及其向官話靠攏的軌跡

舊常州府地處南北要衝,歷史上吳、越、楚、中原等文化交融共生,歷經千餘年南北文化的碰撞交流,最終形成具有江南吳地文化根基,兼具南北文化因子的常州區域文化。作為常州區域文化的乙個重要表徵,常州片方言承載著常州歷史文化的發展和變遷,刻上了許多具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印記。如今,當後人沿著常州片方言所指示的途徑,不難尋覓到常州片方言變化著的路徑,包括常州方言由歷史承襲下來的固有特色,更為重要的是常州片方言在近現代以來急劇向官話靠攏(因而逐漸脫離吳方言本來面目)這一事實。本文將從常州片方言獨有的特色談起,更多地論及常州片方言向官話靠攏的客觀事實。

一、

常州片方言略述

在過去的一千多年間,常州府作為江南太湖流域西部的中心城市,對太湖西北部區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儘管常州府這一歷史的、政治的概念已然消失,但常州片方言依舊是常州府文化的重要歷史見證。

常州片吳語(毗陵小片)是吳方言太湖片西北部的核心方言,它覆蓋了太湖、無錫以西,茅山以東,長興、廣德、郎溪界山一線以北,揚中以下的長江沿線這一帶區域,其重要方言點有常州(武進)、宜興、江陰(西)、溧陽、(舊)金壇、張家港(一部)、高淳(一部)、靖江(大部)、南通(小部)等次方言點。

早在春秋戰國以前的常州土著方言大約是屬於百越型別語系的。隨著中原文化向江南的擴散,到春秋時期,來自周王朝上層部族人士的中原話與江南土著的百越語在常州地區通用並行。伴隨著北方居民的不斷南下,太湖地區的雙語現象日益普遍,即在語音、語序上存有百越特徵的一種混合式的非純正漢語。楚對吳越地區的征服帶來了古楚語,與古百越語融合形成了現代南方諸方言的共同鼻祖——江東方言。此後,漢語通過楚方言的形式大量進入包括常州在內的古百越語區,形成了「古吳語」。

歷史上北方戰亂頻繁,中原民眾數次南遷渡江,吳方言地區逐漸被糅入了數量極多的中原文化因子。到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寧鎮(南京、鎮江)的古吳方言為中原方言取代(形成了後代的江淮方言),吳方言的北緣前沿陣地這一職責就由常州府來擔當了。

因而,大約是常州府地區方言在吳方言中受到江淮方言(官話)的侵蝕最大。

「長毛」叛亂時期,常州府及其周邊地區損失大量人口,常州沿江、金溧宜山區等都有不少江北移民充斥,形成了一些「方言島」。

解放之後,人員流動更趨活躍頻繁,常州片方言受到普通話的急劇衝擊,其鄉土氣息逐漸被淡化。

二、常州片方言獨有的特色

常州方言與吳方言其他地區相同的語言現象就不再贅述,主要

說一說常州片方言獨有的

語言特點。

(一)「佬」——常州片方言特有的標誌性詞彙

「佬」在常州片方言中的使用頻率極高,一句話裡可以多次出現。如「介佬格紅佬木頭偶歡喜佬」。「佬」通常用於名詞、動詞、形容詞之後,表示不同的語法功能,有的相當於結構助詞「的」,如:佬、鐵佬、活動佬、紅佬、甜佬、小佬(小孩)等;有的表示強調認同的預期色彩,如:好佬、歡喜佬、開心佬、海佬(很多)等;有的表示疑問預期,如:嗲佬(什麼東西)、真佬還是假佬;「佬」還是構成指示代詞的乙個語素:既佬(這樣子)、個佬(那樣子)。更有意思的是可以用在同乙個詞後面表示不同的語法意義:「個格(那個)甜佬麻糕真佬甜佬。」「佬」還跟「咧」連用,表示情狀或動作的達成貌,如「蘋果紅佬咧」,「他會游泳佬咧」。

(二)「則」、「格咧」、「落」、「煞」等是常州片方言特有的語氣詞

「則」用在動詞後民,相當於普通話裡的「了」,有的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如「偶買則好欣東西咧」、「偶上則一次課」;有的表示動作繼續進行,如「一直勒告鬧,鬧到則頭痛到則」,「兩個人還坐則勿動」;有的還具有表示動作的將來義功能,如「去穿則衣裳,勿要受則蔭」。而當「則」與表示將來的時間詞連用的時候,表示將來時間中的過去。立足現在,表示將來時間的相對過去。如「偶後朝去則就幫你買」。

「格咧」、「落」通常用於句末,表示動作的完成,相當於「了」。且「落」與「格咧」、「佬咧」還可以連用。如「他逃落格咧

/佬咧」。「落」用在動詞後,相當於表示動作結果的「掉」,「格咧」相當於作完成的「了」。

「煞」用於形容詞後,作為一種語氣詞修飾形容詞,沒有具體意義。如「偶氣煞格咧」。

上述詞彙外,常州片方言還有乙個疑問代詞是獨有的,即「嗲(底)」,如「嗲東西」,即「什麼東西」。

三、常州片方言向官話靠攏的痕跡

近百年來,在不斷融合周邊方言及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常州方言向官話的靠攏邁出了極大的步伐,很多老常州人都驚呼「新常州話」與「老常州話」的差異。那麼,現代常州片方言究竟在哪些方面跟官話有了靠攏呢?

(一)聲母的濁音清化現象

在老一輩常州人中(六十歲以上),全清、次清、全濁三者涇渭分明,感受強烈,發濁音時,聲帶顫動比較明顯。但在中年人(四五十歲),濁音已經清化,出現了所謂濁音情流現象。尤其在年輕人中,濁音的感受已經很模糊。

(二)韻母的變化

近年來,常州片方言喉塞音收尾閉合放鬆,入聲韻趨於和緩。這些音在老年常州人中,收音時喉塞明顯,乾淨利落,而在青年人中,喉塞較鬆。如「接、說、滴、七、菊、急、俗、敵、席、局」等字,年輕人說來都不如老常州話那麼急促了。

(三)音節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尖音的逐步消失

老常州片方言尖團非常分明,如相(

siang

)是尖音,鄉

(xiang)

是團音,絕不混淆。如今,除了在老一輩常州人中間還能聽到外,絕大多數中青年人都不再區分尖團音了。

(四)組詞的語序逐漸向官話靠攏

老常州片方言「月亮」為「亮月」,「轉彎」為「彎轉」,「熱鬧」為「鬧熱」,「喜歡」為「歡喜」,等等,而今中青年常州人口語中都與普通話基本一致了。

(五)句子的語序逐漸向官話靠攏

老常州話中常有「偶撥(給)兩個蘋果他」這樣的語序,而現在很多年輕常州人都趨向於普通話的語序「偶撥他兩個蘋果」。再如,以前說「上海到快咧」,現在卻逐漸被「上海快到咧」這樣的語序所取代。

(六)一些地方色彩濃厚的、表現力極強的詞彙逐漸消失

譬如,老常州片方言中諸如「碧綠生青」、「磕衝板跌(走路不穩當)」、「刀刮水削(做事乾淨利落)」、「尋說三話(沒話找話)」、「湯婆子」、「波散工(鐘點工)」、「毒(恨)」、「腳膀(腿)」等獨具常州片吳語特色的詞彙逐漸淡出口語使用的舞台。

(七)詞綴「頭」的減少

舊時的常州片方言詞彙中「頭」特別多,現在,一些原來以「頭」為詞綴的詞彙慢慢更弦易轍了。如「個頭」變成「個子」,「大塊頭」變成「大胖子」,「夜頭」變成「夜裡」等等。

(八)常州片方言中一些固有的接近官話而有別於其它吳方言的詞彙

常州片方言中有一些較早使用的帶有官話色彩的詞彙,如「鍋子」、「腳盆」、「穿衣裳」、東西」、「說話」、「跪」等,吳方言其他地方一般說成「鑊子」、「腳桶」、「著衣裳」、「物事」、「講閒話」、「跽」。再如,常州片方言中常出現的像「拉鬼(奇怪)」、「假媽拉鬼(裝模作樣)」等語彙,更是有著強烈的江淮方言色彩。

四、關於宜興方言的一點拙見

宜興話,其鼻祖也是原始的江東語,早期的宜興土著語言跟當時的會稽郡、吳郡等江南其他地方的語言差異並不大。導致宜興方言與蘇州、浙江片吳語分道揚鑣的力量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歷史上不斷南下的北方人口,這些人口先後填充進江南的一些大城市,先是南京、鎮江等,而後又進入蘇州、杭州等,而包括宜興在內的江南農村地區則較少受到北方語言的干擾,這是第乙個方面的分化。二是行政區劃的因素,宜興自隋起隸屬常州府,千餘年來一直深受常府口音的薰陶,因此直到現在,宜興方言都呈現出強烈的常府口音的色彩,同時兼具宜興本地特色。常府口音直接面臨江淮等北方官話的衝擊,在吳語各點中始終是收官話侵蝕最嚴重的,所以,我們從目前的宜興方言中可以找出為數眾多的帶有官話印記而區別於蘇州、上海、無錫、浙江等吳語的特色詞彙,在文章中都已提到。使包括宜興方言在內的常府口音急劇蛻變的最新的兩股力量分別是長毛作亂與現代的推普運動,這些歷史事實以前都曾經詳細闡述,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歷史因素,導致現代常府口音(含宜興方言)與太湖東南部地區的方言呈現出較大的反差。嚴格意義上說,現代常府口音(含宜興方言)是吳方言與江淮方言的一種介體,既非典型吳方言,也不能歸屬進江淮方言,故而屬於一種邊緣性的混合方言。

蛻變過程中的思考

創造力 批判能力 第一次創造出來的想法,多半是不成熟的,欠考慮,如果貿然的拿去和別人講,會受到諸多的挑戰,導致想法夭折,自信心受挫。其實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那就是對第一次的創造充分的打磨,主要方式?自己owner的系統,可能有多塊組成,作為owner要對風險情況全權負責,因為你是owner,出現風險...

C 中的常成員和常物件函式

1 建立物件時新增const關鍵字,這個物件就不可再修改,就有了常屬性,就意味著整個物件中的所有東西都不能修改。我們知道被const修飾的物件一旦被初始化了就不可改變,來看乙個例子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dog void show obj...

VC中CShockwaveFlash的常用函式

stopplay 停止動畫 gotoframe frame number 跳轉到某幀 frame number 1 totalframes 獲取動畫總幀數 currentframe 回傳當前動畫所在幀數 1 rewind 使動畫返回第一幀 setzoomrect left,top,right,b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