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分享,在這裡感謝作者與我們分享自己的感悟。
一直以來,我們沉浸在生活的喧鬧裡,內心安寧不下來,所以也沒有時間去思考。即使有空閒,也會做一些無聊的事情來打發時間,讓自己顯得很匆忙,甚至忘了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不去面對現實。
有時候也很想去反思自己,改變自己,但是當真正的去想這些事情的時候,又不想去面對,總是在逃避。即便是在乙個人靜下來的時候,一旦去面對那些本質性的問題的時候,腦袋裡就很亂很亂,或者說是一片空白。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這是儒家經典《大學》的豪邁宣言。"靜、安、慮、得",代表了修養的若干過程。
靜坐使人安下心來,分析自己目前的狀況,我們忙忙碌碌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是有目標的忙嗎?是有意義的忙嗎?還是在荒廢自己的生命?我們很忙,也很"盲"。我們是否讓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主張?
靜坐讓我們平靜下來,在自己的心裡駐足一觀。我們要認真地思考自己人生的座標,我們不僅要看到別人,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我們究竟要的是什麼?我們要到**去?不要像無頭蒼蠅那樣亂撞,也不要一味地跟著別人走。
我們常常感嘆生活如此匆匆,無暇回味;抱怨不幸身居鬧市,不得安寧。於是乎,不禁悲從中來。可是如果我們能認真地想想,是生活匆匆,還是我們受了生活的挾持而變得匆匆?是鬧市喧囂,還是我們受了鬧市的影響而內心喧囂?
其實,真正還是生活成了我們的主人,而不是我們是生活的主人。這就是我們不幸的根源。要擺脫這種不幸,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就得學會安身立命的功夫--忙裡偷閒,鬧中取靜。"泰山崩於前而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境界,不就是這種生命哲學的生動體現嗎?
只有靜,才能在喧囂的塵世中,不斷反省自己,做到內觀其心,外觀其表;只有靜,才能不斷地明確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不至於因為世俗的**,偏離目標太遠。
人性之靜,人心之靜,靠培養。我們處在並不是很清靜的世界中,身邊無時不充滿著**,這就需要我們自己不斷地去克服,不斷地去抵抗,不斷地去追求"獨坐幽篁裡"的境界。這種境界中,沒有急功近利的追逐,沒有勾心鬥角的競爭,沒有庸俗可笑的閒聊,只有自己對自己的反思與審問。
**至微博
**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