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研究了一下關於 在linux上資料同步的問題。
a伺服器上的檔案同步到b、c伺服器
rsync服務端做的設定如下:(rsync安裝省略)
在a伺服器上做如下配置:
1, 安裝rsync服務,檢視rsync服務命令是ps -ef|grep rsync,啟動rsync命令是rsync --daemon。,
2, /etc/rsyncd.conf檔案配置如下:(rsync.conf檔案手動建立)
3:啟動服務:rsync --daemon
檢視是否啟動:ps - ef|grep rsync
若出現rsync --daemon程序,則啟動成功。
4:在b、c伺服器上配置:
在root下新建websync.sh
註解:v是verbose,z是壓縮,topg是保持檔案原有屬性(屬主,時間引數)。
--delete是指 如果服務端刪除了這個檔案,那麼可換段也會刪除相對應的檔案
5;執行crontab -e
6::執行crontabl -l
若出現error:
1:檢查rsync.config和websync.sh是否具有執行許可權。
2:編輯 vi /etc/service輸入rsync 873/tcp和rsync 873/udp
3:檢查配置檔案有誤符號和拼寫錯誤。
增量更新同步 檔案增量同步之rsync演算法
之前畢設有用到檔案增量同步,於是乎就記錄一下。在a和b兩個不同端之間有相似度很高的檔案,同時這個檔案又比較大。如果通過全量傳輸來更新,http傳輸量很大,非常不友好。那麼可以通過某些手段,只上傳修改的內容,其餘內容復用舊檔案。對於a b檔案進行同步為例,首先對a檔案進行分塊,並且對每一塊進行摘要計算...
Linux sync命令 重新整理檔案系統緩衝區
當我們在計算機上儲存資料的時候,其實是先在記憶體中儲存一定時間,再寫入硬碟。這其實是一種快取機制,當在記憶體中儲存的資料需要被讀取的時候,從記憶體中讀取要比從硬碟中讀取快得多。不過,這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果資料還沒有來得及儲存到硬碟中,就發生了突然岩機 比如斷電 的情況,資料就會丟失。sync 命令...
Linux sync命令 重新整理檔案系統緩衝區
當我們在計算機上儲存資料的時候,其實是先在記憶體中儲存一定時間,再寫入硬碟。這其實是一種快取機制,當在記憶體中儲存的資料需要被讀取的時候,從記憶體中讀取要比從硬碟中讀取快得多。不過,這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果資料還沒有來得及儲存到硬碟中,就發生了突然岩機 比如斷電 的情況,資料就會丟失。sync 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