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未接觸相關技術的時候,在網上搜搜相關知識點.得出了乙個問題:"這個究竟是神馬?浮雲? 太抽象了!".其中雲也是這樣的.
許多人往往喜歡把乙個很簡單的概念給說的非常複雜.其實這樣不僅僅不利於自己的學習.也不利於他人的閱讀.
所以對雲進行乙個簡單的整理,歸納.(感謝張勇老師的講解).
一.雲的概率
1.線性可擴充套件/服務可擴充套件
例如順豐目前使用oa的人數達到3萬人,每年所產生的資料有30tb.按以往的模式.順豐可能採購的是這個要求好多倍伺服器(可能預算到好多年之後了).而且順豐使用者逐年增加,產生的資料量也逐年增加.這就需要更強的伺服器,更強的硬體來支援(造成金額上的浪費,硬體成本逐年的降價,浪費成本).而如果硬體是可擴充套件,順豐則可先採購滿足目前使用硬體(小型機等),後續空間不夠只需掛上新的磁碟,伺服器就可以實現線性,平滑的擴充套件了.
2.按需分配/使用/負載均衡/資源共享
例如白天有3臺伺服器,a伺服器資源負載高,b和c低,那麼a就可以平滑的遷移到b和c兩台伺服器.實現負載均衡.(高效散熱)而到晚上3臺伺服器的負載資源都不高,就可以將2臺伺服器平滑的遷移到a臺.b,c關機.(省電,節能,環保).
3.弱化單節點/強調整體可用性
著名的的google所使用的伺服器並不是大家所認為是效能非常強悍的,其實是很一般的pc機.(弱化單節點)
而數量達到一定的量(數百萬台),這時整個整體就是非常強大的了,google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伺服器down掉,但是對他的整個整體不造成任何影響(強調整體)(成本降低).
4.少維護/甚至不維護
傳統的的伺服器,還需要裝作業系統,驅動,配置很多東西等等.加大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傳統的應用乙個管理員最多也就可管理幾十台.而使用vmware,kvm等虛擬機器這些技術後(只需要拷貝配置好的映象檔案,即可完成配製,並有強大的快照功能,備份恢復).乙個人就可以管理千台的伺服器,這樣就可以少維護或者不維護. 通過使用瘦終端(如類似於機頂盒),客戶段只要有滑鼠和鍵盤,顯示器,網線.即可 連線到虛擬機器進行辦公(減去辦公成本)(遊戲不行,遊戲強調對客戶端顯示卡的要求),以前辦公申請pc機可能要幾天,現在只用10分鐘就搞定了.
5.充分利用併發/多執行緒/超執行緒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計算機慢,其實你的機器(4核,雙核)已經夠快了,[現在最多的已經有上千核了].慢在**呢?其實一般是不是慢在你的cpu上(伺服器的cpu平均使用率只有18%-25%),而是慢在你的的i/o上,硬碟也是有分規格的,越貴的存量越小速度越大,越便宜的存量越大速度越慢.所以不要怕cpu負載高. 甲寫的程式用的單執行緒多(認為硬體夠好,處理的過來,其實也是這樣,同樣的頁面,電信的跑的就比你快).但是一旦使用者量過大,這樣的應用是無法處理了.所以不要怕伺服器處理不過來.
6.虛擬化
不僅僅是像傳統的虛擬機器那樣虛擬pc,而是可以虛擬化伺服器.一台伺服器可以虛擬出好多臺伺服器,各個虛擬化的伺服器再進行虛擬pc等操作.並在出現災難時只需要把磁碟取出來.掛到另外一台伺服器上.資料就又恢復了.減少故障的風險.
7.節能/綠色/環保
滿足負載均衡(散熱),機房的送風,製冷,減少耗電量等等.
關於私有雲和公有雲
公有雲: 主要的就是像電信這種計費,租用模式(可按小時,分,年等時間收費).
私有雲: 主要為local應用.主要是針企業的應用
by:chenweitang
---2023年2月18日0:59:45
小結:雲就相當於乙個大大的水池,接上水龍頭,就有水了,而不用關心水池在哪,有多大,類似乙個黑匣子.
只要滿足以上上面幾點就可以認為該種體系是雲了.
一步一步學習雲計算 雲儲存 四
1.什麼是雲儲存?2.雲儲存的特點 優勢 3.雲儲存不是儲存更是服務 4.雲儲存的架構模型 5.雲儲存的相關技術.1.什麼是雲儲存?下面來看幾個張圖 雲儲存的概念 雲儲存和雲計算類似.它是指通過 集群應用 網格技術 或分布式檔案系統 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型別的儲存裝置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 協...
一步一步學習IdentityServer3 8
identityserver3結合hangfire及cookies中介軟體實現授權 idr3資料庫token過期管理 global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usesqlserverstorage hangfire globalconfiguration.configur...
一步一步學習IdentityServer3 4
其實上述例子 很多都很找到 但是在實際生態環境中給例子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自定已登入介面怎麼做?怎麼訪問自己的使用者資料庫實現登入?怎麼在介面中使用,在介面中又怎麼實現與idr3結合授權?等等問題 解下來我會在實際專案中整體一步一步介紹 1 這是我自定義登入的介面 2 在授權同意頁面 3 下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