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雲假雲還是浮雲?

2021-05-23 20:43:45 字數 3186 閱讀 9363

廠商的炒作,加上it人的自欺,很快就會讓人們對某種技術感到失望。如果你正在考慮雲計算戰略的話,請千萬別被這些虛偽的承諾所迷惑。

如今,無論你去**,都會有人對你說,或者向你兜售和雲計算有關的什麼東東。而你只有剝去其謊言的外衣,還其本來面目,你才能夠了解雲計算是否真的適合於你的企業。下面就是我們列出的關於雲計算的9大必須剝去的謊言。   

謊言1:只有一種「雲」。至少有三種格式的「雲」,每一種都有著不同的利益和風 險。它們是1)「基礎設施作為服務」(iaas,提供按需使用的虛擬伺服器,例如amazon的ec2);2)web服務或稱「平台作為服務 」(paas),提供api或開發平台供客戶在雲中建立自己的應用;3)軟體作為服務(saas),例如salesforce. com的crm軟體。   你正在執行哪類應用,生成何種資料,都會對你是否以及怎樣採用雲計算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謊言2:你需要的只是一張信用卡。如果你是位孤獨的開發者,有的是時間,那麼從 命令列上對虛擬伺服器進行配置是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你掌管著一家企業,那麼如何安裝配置作業系統、多種應用、資料庫連線才能產生回報?都是你必須要考慮的 問題。如果你的企業規模夠大,那就還得制定安全、資料格式或資料質量等諸多的標準。   千萬別信一些廠商所說的,「只要去廠商那裡買一台開發伺服器,過去it部門需要3、4天才能 配置好的工作如今15分鐘就能搞掂。」西門子it解決方案與服務北美公司首席架構師michael kollar說,他的公司約有2500臺伺服器需要虛擬化,向企業內外部的使用者提供雲服務,然而,雲服務既不安全,也不適合公司的各種標準,無法整合到 範圍更廣的it環境中去。   很多iaas廠商甚至無法適應企業的應用需求。sitemasher的創始人兼cto phil calvin嘗試著想找一家雲服務商,去管理他現在自己管理的伺服器。結果呢?「我們找不到一家能夠按需擴充套件我們的標準伺服器的廠商」,他說。既沒有廠商 能夠提供他需要的低延遲效能,也沒有廠商能提供跨資料中心的全球負載均衡。

謊言3:雲計算可以減少工作量。長期來看可能如此,但是開始的時候,你必須首先考慮哪種模式的雲計算適合於你;哪些應用或服務適合於這種雲;如何保障適當的安全、法規遵從和正常執行。還要記住,監控任何一家廠商的服務效能也需要額外的時間。   「當你在執行生產性應用時,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考慮,比如冗餘、可靠性、效能和延遲等,」rightscale的cto兼創始人thorsten von eicken說。在把應用向雲中遷移之前,客戶必須確保上述需求都能滿足。   另外,並非所有應用都能適合雲計算。例如依靠伺服器集群的應用就不太適合與他人分享計算資源的雲環境,因為它們需要每一台伺服器的配置不能隨意變更,並且需要有專門的頻寬等等。   

謊言4:可以將私有雲和公用雲無縫整合。一些雲服務的布道者們為我們呈現了這樣兩個美好的世界:你既能擁有由內部資料中心提供的控制權,又能享受到由外部雲所提供的低成本與靈活性,而各類應用、儲存和伺服器都可以按照你的需要隨意地拖放使用。   然而,要實現這一點相當困難。就目前來看,需要大量的跑腿工作,大量的手動重配置和大量的工程設計努力,才能將應用同時遷移到公用雲和私有雲中。只有當客戶在公用和私有雲中執行相同的平台時,無縫整合才會比較容易實現。   西門子的kollar說,關鍵是需要有一種安全基礎架構,可以跨兩種環境;需要有既安全又節約的方法可以跨兩種雲複製資料或訪問資料。   

謊言5:什麼時候都不可能無縫整合公用雲和私有雲。這同樣是不對的。其實已經有 一些廠商正在提供無縫整合。例如kollar就預計將在12到18個月內,向其客戶提供兩種雲的無縫整合。rightscale的von eiken推薦了同時適用於公用和私有雲的一些標準化配置、資料模型和自動部署策略。當技術、標準和處理流程都比較完善之時,構建乙個可共享公用和私有資 源的基礎應該是可能的。   

謊言7:雲廠商能夠確保雲安全。即便雲廠商擁有多項安全認證證書,也不能保證你的特定伺服器、應用和網路是安全的。   以西門子為例,為了確保西門子的雲環境是安全的,則需要「從外部」仔細考察it系統,保證每一 條可以想到的使用者能夠訪問關鍵資訊的路徑都是安全的才行,kollar說。保障每乙個平台都是安全的,雖然不算是什麼了不得的挑戰,但是要保障所有需要安 全的技術能在一起協同工作,這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謊言8:只要執行虛擬機器,就是在做雲計算。虛擬化是在多個物理裝置之間建立邏 輯伺服器或邏輯儲存,它只是雲計算所需要的一部分要素而已。但是,即便有了虛擬機器也並不意味著就有了雲計算。要想充分獲得虛擬化的好處,it部門或雲廠商 還必須提供按需伸縮容量的能力,按需付費的定價機制,讓使用者能夠很容易地根據其需要配置新的伺服器和儲存裝置。   允許使用者定購虛擬伺服器(尤其是為某些特殊任務重新配置的伺服器)來做某些工作,是雲客戶的 乙個關鍵性的省錢目標。但要說只是因為你執行了例如vmware的infrastructure 3,自我服務就會自動發生那卻未必。kollar說,西門子就投入了「一大筆錢」用於研發虛擬伺服器和相關服務的標準服務選單,使用者可以按需從其私有雲中 定購這些服務。   

謊言9:雲計算只和技術有關。的確,是技術讓雲計算成為可能,但是實現成本節約與靈活性還需要有正確的處理流程。虛擬化是雲計算的基礎,而當客戶要在各種物理裝置之間遷移資料和應用時,前者是非常動態、高度變化的。   在雲中可以使用標準化流程來提高效率。kollar說,通過利用itil管理框架與虛擬化技術相互結合,西門子已經把it管理的工作量減少了25%到35%。   關於雲的真相:雲並非外賣,也絕非無憂無慮計算的神奇樂土,而是一種需要深入了解,花大力氣去正確管理的複雜資源。這裡絕沒有什麼神話可言。   企業在將業務遷移到雲之前,應首先考慮下列5個問題:   

1、你的雲服務商是如何定義「良好的客戶服務」的?服務本身的先進性固然重要,但是你必須弄清楚具體的某個廠商認為哪種服務才是良好的服務,以及服務中都包含了什麼,比如賠償政策、技術援助等等。   

2、你對雲服務商的有形設施是否滿意?盡職調查(due-diligence)的部分內容包括檢查廠商的有形設施,注意與廠商大樓維護有關的事務,以及廠商的裝置維護計畫和大樓中員工的數量等。   

3、你應該清楚會出現哪種型別的服務中斷事故。有時,廠商不得不關閉部分更新或公升級裝置,因為那些活動會嚴重妨礙你的雲計算服務。搞清楚廠商計畫多長時間進行一次例行檢修,以及它會向使用者們提供什麼樣的預先通知。   

4、雲服務商發展的速度有多快?你必須知道你的廠商是否有能力在不影響服務水準的前提下接受更多的新使用者。   

5、雲服務商準備了那些後續程式?一旦服務出現中斷故障,重要的是它能多快地找出問題的根源。

拋開技術,拋開蠱惑,仔細認真的分析才不至於被「雲」迷惑。

真怒還是假怒

今天說著去圖書館更新一批書看,結果意外發現竟然有兩本書沒還,而且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瞬間不淡定了,我十分肯定以及確定我已經還了,但是系統上面就是顯示我沒還。當然了,根據以往的人生慣性我首先是變急了起來,然後是怒了起來,尤其是當我在圖書館發現我已經還了的時候。但是可能是最近的長期高壓工作吧,我向釋放一下...

是雲遮住月亮還是月亮遮住雲?

晚上在外面的花園散步,抬頭看到一輪明月在天空照著,有淡淡的雲朵在緩緩地飄動。我感覺月亮很亮,雖然雲彩掠過,依然很亮,絲毫沒有被遮住的樣子。我不禁睜大了眼睛,並且擦了擦鏡片,想看的更清楚一些。在那一瞬間,我甚至產生了懷疑,是不是科學家耍了我們,月亮其實離我們很近,比雲都近,就像中國人本來都不喝牛奶的,...

雲服務時代,自建還是選擇雲服務?

自建 or 雲服務?直接表明我的觀點 在兩者成本差不大的情況下,肯定雲服務啊。來看看自建要做啥 需要先準備伺服器資源吧,然後最好部署時不要混部其他元件,不然會和目標元件搶資源,不穩定。然後就是改配置檔案,搭建服務啊,這裡搭建服務時需要對元件本身比較了解才能知道如何改配置檔案。服務搭好了,沒有報警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