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變化點
1.
sp順序變化 從
process->measure->objective 改為
objective->process->measures
更符合實際的操作 2.
sp1.4
增加了analyze process performance
細節變化1.
sp1.1 establish qppo
強調了qppo
和business objective
的traceability
明確說明了可以根據組織結構建立不同層次的
qppo
完善了business objective
和org quantitative objective
的例子
2.sp1.2 select process
強調了process
和business objective
的traceability
完善了對選擇
process
的criteria
示例內容
增加了子實踐強調對選擇理由
(rationale
)需要文件化
增加了子實踐強調需要建立
business objective
,qppo
和選擇process
的traceability
增加了子實踐強調需要根據情況修改選擇 3.
sp1.3 establish process performance measure
刪除了對
qppo
的描述(
已經在sp1.1
中說明)
增加了對如何選擇
measure
的指導性描述
增加了子實踐強調對度量項操作性的定義
(refer to ma)
明確了需要對度量項進行定期的評估以保證其有效性 4.
sp1.4 analyze process performance and establish process performance baseline
增加了描述以強調
ppb的作用
增加了子實踐強調使用
ppb對比
qppo
以衡量目標的達成度 5.
sp1.5 establish process performance models
增加了組織級需要建立和維護一套
ppm,同時說明了專案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建立自己的
ppm
增加了專案使用
ppm的場景之一:預計達到
qppo
的progress
刪除了ppm可能的範圍
修改了ppm的示例 修改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 –> regression models
增加了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models
和monte carlo simulation models
13 資料分類模型
一 資料分類模型 資料庫的型別是根據資料模型來劃分的,而任何乙個dbms也是根據資料模型有針對性地設計出來的,這就意味著必須把資料庫組織成符合dbms規定的資料模型。目前成熟地應用在資料庫系統中的資料模型有 層次模型 網狀模型和關係模型。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資料之間聯絡的表示方式不同 即記錄型之間...
變分自編碼VAE模型理解
從暑假看到現在終於在 這篇文章 的幫助下搞懂了,期間看了無數的中文關於vae的部落格文章,乙個個基本上不是少講了這個就是少講了那個,最後總是搞不懂,還走了不少彎路,去研究變分推斷本身,其實只是為了看懂vae的原理,是不必深度了解變分推斷的。話不多說,說正題,這裡我只會講下大概,具體的請看原始文章。自...
chapter 13 生成式模型
假設訓練資料符合某分布p,我們的目標是構建乙個p模型,來生成和訓練資料相似的資料。從大的分類標準來看,生成式模型分為兩類,顯式密度估計和隱式密度估計,這取決於我們定義和求解p模型的方式是顯式還是隱式。以下是生成式模型的家族圖譜 這裡的定義很簡單,唯一的一點疑惑是,如何定義元素的順序?下面有兩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