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層次
研究是分層次的,很多大科學家在晚年登上了最高層,比如錢學森在80年代倡導思維科學,他對整個科學技術體系進行了重新分類。在中國的大學裡,分為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等,我就處在計算機科學技術一級學科下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下。二級學科的帶頭人稱為學科帶頭人,二級學科下面乙個研究方向的帶頭人稱為學術帶頭人,我就被指定為學術帶頭人。
我的研究方向是資訊檢索,資訊檢索下面又有子方向,比如文字檢索、文字挖掘、跨語言檢索、跨**檢索等,子方向下面設立具體的科研課題,比如文字挖掘中的多文件自動文摘課題,針對一項課題又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基於事件抽取與整合的多文件文摘就是利用一種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結來說,就是6個層級:
a. 一級學科
b. 二級學科
c. 研究方向
d. 子方向
e. 課題
f. 基於某種方法對課題進行的具體研究
君子思不出其位,我是學術帶頭人,因此主要在思考c類的問題,也就是和資訊檢索相關的問題。乙個學院的院長通常會思考a類的課題,學科帶頭人或者說是乙個博士點的點長是要考慮b類問題的。乙個人對相關的方向或學科有所了解,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是很有好處的,只有看清了整體的學科面貌,才能知道自己處在那個位置上,自己未來的方向在**。我在讀博士以及在微軟做副研究員的時候,只看到e類問題,想到最多的是f類問題,因此你讓我提乙個新方向,讓我對一項技術進行**,我茫然無知。後來擔任院長助理,負責學院的成果轉化,需要了解學院裡各個方向的發展狀態,使我的視野開闊了一些。儘管我凡事不求甚解,但是喜歡總結歸納,因此對資訊檢索與其它學科的關係有了更多地認識,這對後來的選題很有幫助,特別是在應用研究方面,心裡比較有底。
學科好比一棵大樹的樹根,研究方向如同樹幹,具體的課題就是枝葉了。和學科中各個方向都相關的研究課題是最基礎的研究課題,比如在人工智慧中,各類機器學習演算法是影象識別、語音識別和語言理解等各個方向都離不開的,機器學習技術提高一步,好比樹根抬高了一寸,各項應用技術也都跟著進步,因此越是基礎的研究,越會對業界產生較大較深遠的影響力。不過,基礎研究的突破比較難,而在某個應用課題上不考慮一般情況,只考慮具體需要,成功的可能性大。枝葉上的課題做多了,經過合併同類項,就會發現比較共性的基礎課題,比如我們在做問答系統、多文件文摘、例句檢索等課題時發現複述(paraphrasing)是乙個共性的問題,於是把複述單拿出來展開專門的研究,如此,可以越做越深。
學者的層次
研究有層次,學者也有層次,大致可以分為:
a. 大家(劍客):提出問題
b. 專家(俠客):解決問題
c. 學徒:修修補補
d. 抄襲者:抄來抄去
e. 搞偽科學的人:弄虛作假
a類是大家,站得高,看得遠,他們往往能夠前瞻性地提出某個學科領域中的若干重大問題,最著名的是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對數學界影響深遠。提出問題其實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只不過他們是在很高的層面解決問題,類似乙個軟體系統分析員,他把乙個複雜的工程問題分解為若干個有機聯絡的子問題,然後宣布只要這幾個子問題解決了,整個大問題也就解決了。至於這幾個子問題到底怎樣解決,或者說相應的子系統到底怎樣開發,他就不管了。胡亂地提問題並不難,小孩子也會向大人提出各種各樣有趣的問題,有的大人也答不出來,問題的關鍵在於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適合當前學術發展階段的關鍵性課題,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這是需要具有對整個領域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行的。
b類是專家,是在某個研究方向上有專長的人,他們沿著大家指出的方向探索前進,提出全新的方法體系來解決問題。比如在機器翻譯領域中,日本長尾真教授提出了基於例項的機器翻譯方法,從乙個全新的視角看待機器翻譯問題。專家經驗豐富,能夠自由地駕馭課題,穩步地推動課題的進展。
c類是學徒,就是我們這些普通的研究人員了,這部分人的注意力在具體的課題上。學徒們還沒有巨集大的視野,沒有捕捉全域性戰略要點的本事,也還沒有在乙個研究方向上提出原創性的解決之道,他們跟在拓荒者後面撿拾麥穗,他們負責對科學大廈修修補補。他們一會兒聽說了乙個新的機器學習方法,趕緊在自己的課題上試一下;一會兒發現了乙個以前忽略了的新的特徵,立即想方設法把這個特徵提取出來;一會兒為了參加乙個技術評測,耐心地調一調系統引數;一會兒為了發表一篇**構造出乙個試驗來。我們每天的研究活動差不多都是在這樣進行的,很多時候在原地打轉轉。
我這樣描述學徒們的工作情景絲毫沒有貶低的意味,在達到專家的水平,證悟研究真諦以前,跌跌撞撞、渾渾沌沌是在所難免的。只要遵守誠信之道,不抄襲,不造假,點點滴滴的貢獻對科學界也是有幫助的。從更高的要求看,學徒的目標應該是成為專家,應該時常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價值,是否有新意,揣摩一下大家們、專家們到底是怎樣思考問題的,在不斷地反思與實踐中向上邁進。
d類學者根本算不上學者,他們為了評職稱等目的,對別人的**進行抄襲拼湊,他們是思想的竊賊,對學術界毫無貢獻可言。
e類學者不僅僅是做賊了,他編造偽科學,毀壞科學界在公眾中的形象,他們是科學界的公敵。
以上的分類也只是為了討論的方便,在各類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我只是依次談出我心中做學問的境界而已。
在人類已知的世界和未知的世界之間有一條動態邊界,科學家就站在這條邊界上,他們是挑戰未知世界的勇士,他們每向前邁出一步,就意味著整個人類的已知世界向前拓展了一步,由此足見科學工作的艱難和科學家的偉大。
研究又好比爬山,一座座山峰如同乙個個研究領域,大家已登峰造極,一覽眾山小,把東南西北各條山路上的溝溝坎坎,把此山與他山之間的距離關係看得清清楚楚。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道,在乙個領域做到頂尖的學者已入化境,一通百通,你把另乙個領域的問題講給他聽,他往往也能夠很快地抓到要害。專家已到半山腰,看不到山的全貌,但是他找到了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並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著。學徒還沒有進入山門,他們一會兒仰望山頂,一會兒看看山腰,在山腳下繞來繞去找不到門徑,費力不少,卻並沒有縮短與山頂的距離。
怎麼做研究(二)
研究的層次 研究是分層次的,很多大科學家在晚年登上了最高層,www.manonghome.com 比如錢學森在80年代倡導思維科學,他對整個科學技術體系進行了重新分類。在中國的大學裡,分為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等,我就處在計算機科學技術一級學科下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下。二級學科的帶頭人稱為學科帶頭...
正一專欄 讀《怎樣做社會研究》 社會研究的意義
2017 11 01 九天 九天時空 讀了費老的江村經濟,再讀這本 怎麼做社會研究 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這簡直就是一部中國社會學的歷史講述,也是費老人生的自敘,這本書收錄了費老不同時期的文章和講話,從社會研究的意義 方法和領域幾個方面來講解如何去學習和發展社會學,讀起來很有意思。從發表博士 江村經濟...
怎樣做需求分析(之二)
撥開需求分析的迷霧 像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客戶 專案經理的需求對分析人員來講,像 霧裡看 花 般模糊並令開發者感到困惑。那麼,我們就撥開霧影,分析一下需求的具體內容 業務需求 反映了組織機構或客戶對系統 產品高層次的目標要求,通常在專案定義與範圍文件中予以說明。使用者需求 描述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