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下實習期間對uboot的使用,和引數的理解
1.setenv ipaddr 192.168.1.3 設定arm板的ip位址
2.setenv serverip 192.168.1.103 設定主機的ip位址
4.nand erase 0x200000 0x400000 擦出nandflash中,開始位址為0x200000,大小為0x400000的空間
5. nand write.e 0xc0700000 0x200000 0x400000 將記憶體0xc0700000中的資料寫入nandflash中,nandflash的開始位址為0x200000,大小為0x400000.
6.setenv bootcmd 'nand read.e 0xc0700000 0x200000 0x400000;bootm' 設定自動啟動引數,讀取nandflash中開始位址為0x200000大小為0x400000的資料,到記憶體0xc0700000中,並讀取核心檔案
7.setenv bootargs 'console=ttys2,115200n8 noinitrd rw ip=192.168.0.3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222:/home/realtimedsp/workdir/filesys,nolock mem=64m'
console指定串列埠裝置,波特率。ip位址。nfs掛載位置。記憶體大小。
經常使用的幾種組合:
1).假設檔案系統是ramdisk,且直接就在記憶體中,bootargs的設定應該如下:
setenv bootargs 『initrd=0x32000000,0xa00000 root=/dev/ram0 console=ttysac0 mem=64minit=/linuxrc』
2).假設檔案系統是ramdisk,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設定應該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root=/dev/ram rw init=/linuxrc』
注意這種情況下你應該要在bootm命令中指定ramdisk在flash中的位址,如bootm kernel_addr ramdisk_addr (fdt_addr)
3).假設檔案系統是jffs2型別的,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設定應該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rwrootfstype=jffs2 init=/linuxrc』
4).假設檔案系統是基於nfs的,bootargs的設定應該如下
setenv bootargs『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192.168.0.3:192.168.0.3:255.255.255.0::eth0:off』
或者setenv bootargs『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
a. root
用來指定rootfs的位置, 常見的情況有:
root=/dev/ram rw
root=/dev/ram0 rw
請注意上面的這兩種設定情況是通用的,我做過測試甚至root=/dev/ram1 rw和root=/dev/ram2 rw也是可以的,網上有人說在某些情況下是不通用的,即必須設定成ram或者ram0,但是目前還沒有遇到,還需要進一步確認,遇到不行的時候可以逐一嘗試。
root=/dev/mtd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31:0x
上面的這幾個在一定情況下是通用的,當然這要看你當前的系統是否支援,不過mtd是字元裝置,而mtdblock是塊裝置,有時候你的挨個的試到底當前的系統支援上面那種情況下,不過root=/dev/mtdblockx rw比較通用。此外,如果直接指定裝置名可以的話,那麼使用此裝置的裝置號也是可以的。
root=/dev/nfs
在檔案系統為基於nfs的檔案系統的時候使用。當然指定root=/dev/nfs之後,還需要指定nfsroot=serverip:nfs_dir,即指明檔案系統存在那個主機的那個目錄下面。
b. rootfstype
這個選項需要跟root一起配合使用,一般如果根檔案系統是ext2的話,有沒有這個選項是無所謂的,但是如果是jffs2,squashfs等檔案系統的話,就需要rootfstype指明檔案系統的型別,不然會無法掛載根分割槽.
c.console
console=tty使用虛擬串列埠終端裝置.
console=ttys[,options] 使用特定的串列埠,options可以是這樣的形式bbbbpnx,這裡bbbb是指串列埠的波特率,p是奇偶校驗位,n是指的bits。
console=ttysac[,options] 同上面。
看你當前的環境,有時用ttys,有時用ttysac,網上有人說,這是跟核心的版本有關,2.4用ttys,2.6用ttysac,但實際情況是官方文件中也是使用ttys,所以應該是跟核心版本沒有關聯的。可以檢視documentation/serial-console.txt找到相關描述。
d. mem
mem=xxm指定記憶體的大小,不是必須的
e. ramdisk_size
ramdisk=***xx 不推薦
ramdisk_size=***xx 推薦
上面這兩個都可以告訴ramdisk驅動,建立的ramdisk的size,預設情況下是4m(s390預設8m),你可以檢視documentation/ramdisk.txt找到相關的描述,不過ramdisk=***xx在新版的核心都已經沒有提了,不推薦使用。
f. initrd, noinitrd
當你沒有使用ramdisk啟動系統的時候,你需要使用noinitrd這個引數,但是如果使用了的話,就需要指定initrd=r_addr,size, r_addr表示initrd在記憶體中的位置,size表示initrd的大小。
g. init
init指定的是核心啟起來後,進入系統中執行的第乙個指令碼,一般init=/linuxrc,或者init=/etc/preinit,preinit的內容一般是建立console,null裝置節點,執行init程式,掛載一些檔案系統等等操作。請注意,很多初學者以為init=/linuxrc是固定寫法,其實不然,/linuxrc指的是/目錄下面的linuxrc指令碼,一般是乙個連線罷了。
h. ip
ip = ip addr
ip=ip addr:server ip addr:gateway:netmask::which netcard:off
這兩種方法可以用,不過很明顯第二種要詳細很多,請注意第二種中which netcard是指開發板上的網絡卡,而不是主機上的網絡卡。
uboot的命令引數整理
整理下實習期間對uboot的使用,和引數的理解 1.setenv ipaddr 192.168.1.3 設定arm板的ip位址 2.setenv serverip 192.168.1.103 設定主機的ip位址 4.nand erase 0x200000 0x400000 擦出nandflash中,...
u boot啟動引數命令格式
指令 功能nand info 顯示可使用的 nand flash nand device dev 顯示或設定當前使用的 nand flash nand read addr off size nand flash 讀取命令,從 nand 的 off 偏移位址處讀取 size 位元組的資料到 sdram...
uboot的啟動要點整理
對於ppc e500mc而言,從上電的一開始,cpu有預設配置的tlb位址空間,cpu執行的第一條指令一定在這個空間內,這樣虛擬位址才能轉換為實體地址,然後還有啟動的law local access window 預設配置 從實體地址到器件 比如cpu的片選cs0會選擇norflash,然後預設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