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嵌入式作業系統的分類
實時作業系統:vxworks、wince、onx.nucleus
非實時作業系統:嵌入式linux
具有作業系統的嵌入式軟體層次:
1、驅動層程式
2、實時作業系統 (rtos)
3、作業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api)
4、應用程式
二、嵌入式處理器分類
1、嵌入式微控制器 ( microcontroller unit )
2、嵌入式dsp處理器 ( 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
3、嵌入式微處理器 ( 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
4、嵌入式片上系統 ( system on chip )
流行的嵌入式微處理器: arm/strong、powerpc、68000、mips
嵌入式微控制器就是將整個計算機系統的主要硬體整合到一塊晶元中,晶元內部整合rom/eprom,ram,匯流排,匯流排邏輯,定時/計數器,watchdog,i/o,序列口等各種必要功能和外設
流行的嵌入式微控制器:
通用系列:8051、mcs25、mcs-96/196/296
半通用系列:支援 i2c、can、bus、lcd及眾多專用mcu 和 相容系列
嵌入式dsp處理器有兩個發展方向:
1、是嵌入式dsp處理器和嵌入式處理器經過單片化設計,片上增加豐富的外設成為高效能dsp功能的soc
2、是在通用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或soc中增加dsp協處理器
嵌入式外圍介面電路和裝置介面,根據外圍裝置的功能可分為以下5類:
1、儲存器型別
2、通訊介面
3、輸入輸出裝置
4、裝置擴充套件介面
5、電源及輔助裝置
儲存器型別分為:
1、靜態隨機訪問儲存器 ram、sram
2、動態儲存器 dram
3、唯讀儲存器 rom、romeprom,eeprom,flash
4、硬碟、軟盤、cd-rom等
通訊介面,應用最為廣泛的介面裝置包括
1、rs-232介面 (串列埠 uart)
2、usb介面 (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
3、irda ( infra red data association - 紅外線介面)
4、spi ( 序列外圍裝置介面)
5、i2c、can匯流排介面
6、藍芽介面 ( bluetooth )
7、ethernet ( 乙太網介面)
8、ieee1394介面和通用可程式設計介面 gpio
輸入輸出裝置
crt、lcd和觸控螢幕等
裝置擴充套件介面
常用的擴充套件卡有 sd卡
啟動程式 bootloader介紹
bootloader是系統加電後,作業系統核心或使用者應用程式執行之前,首先必須執行的一段程式**,通過這段**完成基本軟硬體環境初始化,系統啟動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可以直接從flash啟動。另一種是可以將壓縮的記憶體映像檔案從flash(為節省flash資源、提高速度)中複製,解壓到ram,再從ram啟動
主流 bootloader 有u-boot,ppcboot、armboot、blob、redboot
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流程
使用者需求 -> 選擇嵌入式硬體平台 -> 選擇合適作業系統 -> 開發應用程式 -> 測試程式(未通過,重新選擇合適作業系統) -> 測試整個系統
從生命週期看嵌入式系統的設計流程
產品定義 -> 軟硬體劃分 -> 迭代與實現 -> 軟硬體詳細設計 -> 軟硬體整合 -> 接受測試 -> 產品發布 -> 維護與公升級
嵌入式系統的軟硬體並行設計
嵌入式Linux開發流程
在乙個嵌入式系統中使用linux開發,根據應用需求的不同有不同的配置開發方法,但是一般都要經過如下的過程.1 1 建立開發環境 2 2 配置開發主機 配置minicom,一般的引數為波特率為115 200bps,資料位為8位,停止位為1,無奇偶校驗,軟體硬體流控設為無。在windows下的超級終端的...
嵌入式Linux開發流程
在學習嵌入式開發的過程中,尤其是開始入門時,包括各種各樣的教程,都是在講學習linux,很少講如何利用linux來開發屬於自己的嵌入式專案,也就是沒有乙個全域性的概念,簡單理解,大概流程如下 一 建立開發環境 這一步,就相當於在win系統下,要安裝乙個ide開發環境,如mdk,iar等。二 配置開發...
嵌入式硬體設計流程
嵌入式系統硬體設計流程 1 詳細理解設計需求,從需求中整理出電路功能模組和效能指標要求。2 根據功能和效能需求制定總體設計方案,對cpu進行選型,cpu選型有以下幾點要求 a 價效比高 b 容易開發 體現在硬體除錯工具種類多,參考設計多,軟體資源豐富,成功案例多 c 可擴充套件性好。3 針對已經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