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過幾款望遠鏡,不過最近才發現,實際上有些很基本的概念並不了解。百思之後,寫成此貼,希望能幫助和我有同樣經歷的菜鳥。
一、望遠鏡的出瞳直徑與亮度
從來沒用望遠鏡看見過星雲,我錯誤地認為是望遠鏡的放大倍數不夠。最近才知道,實際上很多星雲的個頭都很大。仙女座大星雲面積相當於好幾個太陽,個頭真不小,如果亮度足夠的話,肉眼就應該看得清清楚楚。看不見的原因是亮度太低。只要望遠鏡的亮度足夠,就能發現他們,而不需要在放大倍數上費功夫。
當然,像土星和木星這樣的星球,用普通的望遠鏡看清表面細節也屬於天方夜譚。網上有幾個哥們用拍攝的方法,用上千張模糊不清的**最後進行影象合成處理,才製作出乙個包含一定細節的**。
如何判斷望遠鏡的亮度?答案在於望遠鏡的出瞳直徑。
望遠鏡的出瞳直徑是光線通過目鏡後,所成像的直徑,一般這個成像直徑尺寸小於人眼瞳孔直徑。出瞳直徑越接近人眼瞳孔直徑,感覺成像亮度就越大。不過,出瞳直徑超出人眼瞳孔直徑,光線就會出現浪費,但這樣的話看上去會舒服很多。一般年輕人夜間瞳孔直徑大約在7mm左右,**一般在5mm以下。
如何計算出瞳直徑呢?
一般望遠鏡上標明的規格會有類似 7x50 這樣的字樣,這表明這款望遠鏡放大倍率為7倍,物鏡的直徑為50mm。出瞳直徑計算公式是:
出瞳直徑 = 物鏡直徑 / 放大倍數。
這樣說來, 7x50的鏡子出瞳直徑就是 50 / 7 = 7.1 (mm)。
除了出瞳直徑的因素,鏡片質量差別也很大。我在一家專營店看比較了兩款7x50的望遠鏡,亮度差別還是很大的,當然,價錢也差了十幾倍。這種差別實際上主要是鏡片質量引起的。
二、望遠鏡的視野
有些望遠鏡看起來視野寬廣,感覺很舒服,有些看起來就像從一根細管子裡看東西,很是壓抑。這是什麼原因呢?呵呵,這說明前者視野比較大,後者視野比較窄。
關於望遠鏡視野的度量,有兩個引數,必須得了解才行。
乙個是實際視場角:這是望遠鏡物鏡實際能看到的視野角度。一般望遠鏡都會表明其實際視場角。例如,某望遠鏡可能會直接表明其實際視場角為7.1度。
影響我們主觀感受的是目視視場角。例如,7x50規格的望遠鏡,如果其實際視場角是7.1度,那麼,其目視視場角就應該是 7.1 x 7 = 50度。
有乙個很有趣的現象,望遠鏡的放大倍數越高,其目視視場角就越容易做的大一些。低倍數的望遠鏡,其目視視場角反而都比較小。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望遠鏡的實際視場角基本上受制於物鏡的焦距和鏡筒光路的直徑,焦距越短,鏡筒越粗,實際視場角就越容易做大。
低倍率望遠鏡如果體積不願意做大,其實際視場角就很難做大。加上放大倍數較小,二者的乘積——也就是目視視場角也就會很小。
反過來,高倍率的望遠鏡在物鏡焦距和鏡筒直徑與低倍率望遠鏡一樣的情況下,由於放大倍數較高,其目視視場角也就會很大。
舉個實際例子,7x50和10x50的望遠鏡如果具有相同的實際視場角7.1度,7x50的鏡子目視視角為7x7.1=50度,10x50的鏡子目視視角為10x7.1=71度。別看這區區20度,前者視場屬於普通的水平,後者則屬於超廣角了,舒服程度差別很大。
三、鏡頭鍍膜
鏡頭鍍膜的作用是減少鏡片的反光,增加透光率。如果鏡頭有很明顯的反光,說明鏡片的透光率不是很高。
幾年前我買的望遠鏡有紅色的鍍膜,說明物鏡鏡片反射掉的紅光比較多,這樣景物看起來會更加藍和綠,也就是顏色偏青吧。一般來講,在白天用這種鏡子還可以,晚上效果就不好了。
目前大都認為,綠色或藍色的鍍膜會更好一些,有利於夜間觀察。有些大俠稱,絕不買紅色鍍膜的鏡子。
知道鍍膜的作用以後,我們就會明白,別管鍍膜是什麼顏色,反光越暗越好。
基於衍射的薄膜望遠鏡相比於反射式望遠鏡的優缺點
1 研製大口徑薄膜望遠鏡的原因 為了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對地解析度,需要研製大口徑空間望遠鏡系統。2 傳統空間大口徑望遠鏡帶來問題及解決方法 傳統的反射鏡成像系統製作周期長 研製成本高 體積重量大,對火箭的運載能力是很大的挑戰 口徑越大,重量越大 薄膜反射鏡的使用雖然可以使望遠鏡系統物鏡變得很輕薄,...
用哈勃望遠鏡看地球
本科四年研究生兩年半,雖然不是學軟體或計算機相關專業,也或多或少接觸了各類程式,從c c vb到labview matlab再到verilog,領域不同以及知識的廣度導致難以多方向同時發展,而工作性質也要求專心研究vc,終於走遍大千世界走馬觀花一圈後又回到了vc程式設計師的位置,個人屬於幹一行愛一行...
觀鳥望遠鏡的選擇
除非你有一雙兒童般銳利的眼睛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兒子總能第一時間發現目標 那麼觀鳥還是需要乙個望遠鏡作為基本工具。單雙筒望遠鏡適用範圍及特點 1.雙筒望遠鏡易於攜帶,對於觀測林鳥是首先。2.單筒一般物鏡口徑較大 而且以變倍居多,適合於觀測遠距離水鳥。例如如果想分辨中白鷺的嘴尖的黑色,不使用單筒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