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入侵我國大部。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以及吉林等地寒風凜冽、雪花飛揚。2日及3日,**氣象台連續兩天發布了今年首次寒潮橙色警報,中國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ⅲ級應急響應命令。
隨著大風和強降溫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關心的是:此次冷空氣過程有哪些特點?是否能達到寒潮級別?將對農業、交通、電力、供暖和民眾出行帶來哪些影響?該如何應對?
罕見寒潮範圍廣、風力大、降溫明顯、雨雪分布不均
「此次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主要有範圍廣、風力大、降溫明顯和雨雪分布不均四個特點。」**氣象台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表示,該股冷空氣從影響新疆開始,隨後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先後影響我國大部地區;北方風力可達5級至7級,新疆山口地區的風力甚至可達10級至12級。
據何立富介紹,此次冷空氣最大特點是強降溫,將為全國從北到南帶來明顯降溫。「當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48小時內日最低氣溫下降幅度在10攝氏度以上,長江中下游地區最低氣溫低於或等於4攝氏度,才稱之為『寒潮』。」何立富表示,此次冷空氣過程會讓淮河以北部分地區天氣接近寒潮,漢江、江南等地不一定能達到寒潮級別。
遼寧15條高速公路全封閉,煙台至大連航線客運船舶全停航
12月1日,北京最高氣溫還接近13攝氏度,人們享受著今年持續時間較長的秋季。然而,4日的氣溫卻將驟降到-7攝氏度到-2攝氏度。北京市氣象台提前發布寒潮藍色預警訊號,這是自2023年發布天氣預警以來發布的首個寒潮預警訊號。
這次寒潮確實來得有些突然。據氣象部門統計,11月,全國平均氣溫為3.1攝氏度,較常年同期偏高0.7攝氏度,但12月上旬平均氣溫除新疆、青藏高原地區比常年同期偏高1—3攝氏度外,我國其餘大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將偏低1攝氏度左右。
12月3日,來自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已經對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以及吉林等省區造成較大影響。寒潮帶來的雨雪大風天氣嚴重影響到各地人民的生產生活。
從3日午後,遼寧各地開始降雨,至16時轉為雨夾雪,但很快又變成驟降而至的雪花。
受大雪影響,遼寧省境內的15條高速公路從3日17時許全部封閉。目前,遼寧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已經啟動應急預案。
受當前強冷空氣影響,山東省煙台市3日發布了海上重大風險橙色預警。煙台至大連航線客運船舶於3日晚9時全部停航。
各方應對農牧業、電力、供暖和民眾出行等影響
為積極應對寒潮天氣,中國氣象局相關職能部門、直屬單位以及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部門立即進入應急響應狀態。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要求既要做好預報預警,又要及時分析其影響,提出有效建議。
氣象專家指出,寒潮帶來的強降溫、降水、沙塵、大風特別是海上大風天氣,將對農牧業、交通、電力、供暖和民眾出行等帶來較大影響,各有關單位和個人要做好防風防寒和保暖的相關工作,有序應對:
黃河以北地區冬小麥陸續進入越冬期,強降溫過程會導致冬小麥抗寒鍛鍊時間縮短,威脅小麥安全越冬,須加強麥田管理以提高麥苗的抗寒力。南方地區須注意對喜溫作物和熱帶水果的保暖工作。設施農業要繼續做好防風加固、增溫工作,避免大風、降溫造成損失。牧區繼續加強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以免牲畜被凍死、凍傷;鐵路、公路、民航等部門應進行道路、鐵路、跑道以及線路巡查維護,做好積雪、路面結冰、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防範工作,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採用燃煤取暖的居民須注意用火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新疆、四川、**等**災區須加強居民安置點的防風、防雪(雨)和禦寒工作;
我國海區將受大風影響,海上平台作業人員和船隻須及時防範,沿海養殖的網箱、魚排需注意加固。
(綜合本報記者劉毅和新華社記者稿件)
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
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 水土流失是指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特別是對水土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經營,使土壤的覆蓋物遭受破壞,裸露的土壤受水力沖蝕,流失量大於母質層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 心土流失而至母質流失,終使岩石暴露。水土流失可分為水力侵蝕 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三種型別。一 黃土高原 西北黃土高原...
2023年我國大資料趨勢分析
大資料要處理的資料成千上萬,資料的處理方法也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就現如今的發展趨勢而言,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如火如荼。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就其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大資料技術具有十分良好的發展前景。以下為大資料趨勢分析。受到大資料人才短缺以及必要商業資訊交付能力匱乏的影響,市場需要更多分析師...
我國資料中心未來發展方向及建設地區布局介紹
中國資料中心建設地區布局 根據2013年工信部發布的 資料中心建設布局指導意見 將我國建設的資料中心分為超大型資料中心 大型資料中心 中小型資料中心。一 超大型資料中心 重點考慮氣候環境 能源供給等要素,特別是以災備等事實性要求不高的應用為主,優先在氣候寒冷 能源充足的一類地區建設,也可在氣候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