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服從和變化
一本最近的商業雜誌引述了乙個義大利商人對中國企業的看法:
我們發現乙個問題,在中國,很多時候他們會回答「好的」,但做的時候就做不出來。很少聽到中國人說「不」。不只是我們遇到這個問題,我們跟朋友交談,企業家、技術員,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直白的語言,折**中國企業中強烈的等級觀念和服從意識。這個義大利人,與他提到的企業家、技術員,與被問到的員工相比,無疑都處於上級或強勢地位,扮演著傳統文化中「官」的角色,很多典型的中國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本能的、下意識的希望做出符合發問者意願的回答。
「我為了做好自己崗位的工作,每月有不少必須的工作花費無法報銷。」
「為什麼?」
「……目前的制度有缺陷。」
「為什麼不向領導反映一下?」
「這是小事,領導那裡那麼多大事要處理,我可不能給領導添麻煩」
(眾人)「對,不應給領導添麻煩」
事後回想這段對話,我又品出了"等級和服從",且久久縈繞而揮之不去
:制度無疑是上級拍板定的,對制度有意見,在某種文化中,會被一些人認為是對上級有意見,如果表達出來,就是含蓄的對上級說不,這種情況,是大多數員工下意識的就要避免出現的。不能表達,無法解決,自然只能在可以忍受的情況下服從嘍。
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看,等級觀念和服從意識,可以轉化為強大的執行力,在市場環境穩定、生產過程固定和企業制度最優的前提下,來自強烈的等級服從文化的執行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為企業帶來強大的競爭力。
然而,如果企業需要適應環境的劇烈變化,如果企業舊有戰略和制度在變化中不再最優,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再有效和正確時,會是什麼情況呢?堅決執行次優的方案?堅決執行無效的方案?堅決執行錯誤的方案?!
我想起了幾個月以前,我參加的一次培訓。
這是一次面向基層經理和未來基層經理的培訓。在這次培訓的正課中,教員明確指出:應當學會提出與老闆不同的意見——向老闆說不,並且細緻說明了對於那一種型別的老闆,應當怎樣提意見。然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員不經意間說的兩段話:
教員在白板上寫了乙個「傀」字,建議大家領會這個漢字的結構和含義對做人、做事的啟發。
教員講了乙個「禪」的典故:
一 個人被老虎追到懸崖邊,順著懸崖邊一條幾尺的藤條吊了下來,老虎無法追趕,就在懸崖上等,這人發現周圍的石壁陡峭而無法落腳,懸崖下則是萬丈深淵,老虎不 走,自己只能吊在半空。此時,他看見乙隻老鼠趕來,正在一口一口的啃著自己一命所繫的藤條。他又看見崖壁上的荊棘已生出野果,於是摘下野果,吃了起來…… (典故完)
教員理**底紮實、工作經驗豐富,深諳變動環境中,基層管理者所面臨的矛盾和壓力,他講授了理論,也深知現實的尷尬,並非正式的透露了理論失敗後,如何現實的調整心態和緩解壓力——這也是現代企業員工普遍需要的。
對於傳統業務,企業往往有很強的執行力,並形成了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企業也面臨著變化,變化可能會同時在外部和內部發生、錯綜複雜。面對複雜的變化,很多成功企業都有成功的團隊。現代管理中的團隊概念否定簡單的等級和服從。
同時,為了保持既有業務的安全生產和優質服務,仍然需要基於等級和服從的指令鏈的高效運作。
等級觀念、服從意識、靈活妥協、隨遇而安,這被普遍認為是中國文化的長久積澱。為了跨越式的發展,除了這些,是否可以在需要時,再加點對理性分析的堅持和對不同意見的寬容?或許還應該有樂業的態度、敬業的精神、專業的素養……
企業為了涉足新的領域,可能要為已有的文化注入新的內涵,選擇哪些要素作為核心價值,以兼收幷蓄、相得益彰,並由上至下融入每乙個人的行為和意識中,這個過程可能並不簡單。
2007.10.18
計畫和變化
計畫總是跟不上變化,本以為自己可以過乙個很悠閒的勞動節,但是今天一大早就接了乙個差事,導致我的五一勞動節要過得很忙碌,還真是名副其實的勞動節啊。但是,這又再一次的驗證了之前學到的 七個習慣 之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這是乙個如何管理時間的問題,乙個好的管理人員一定是乙個成功...
CMMI等級劃分和對照
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即軟體成熟度整合模型。是力圖通過一套模型改善軟體質量,規範軟體過程管理的模型。由於軟體開發的隨意和變動性比較大,軟體質量和專案規模的控制變的越來越必要,cmmi是針對此訴求提出的一套規範。等級一共分了五類 leve...
用例級別和缺陷等級
測試用例級別 level1 基本 1 該類用例設計系統基本功能,1級用例的數量應受到控制 2 劃分依據 該用例執行的失敗會導致多出重要功能無法執行的,如 表單維護中的增加功能 最平常的業務使用等。可以認為是發生概率較高的而經常這樣使用的一些功能用例。3 該級別的測試用例在每一輪版本測試中都必須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