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牡丹亭》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它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和強烈要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裡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從產生《西廂記》的元初到晚明,時間過了三百年,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和壓迫更厲害,她們的鬥爭也更艱苦了。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兒,杜寶是按照當時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嚴格訓練出來的官僚,「搖頭山屹,強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難入」(王思任《批點玉茗堂牡丹亭序》),是他的性格特徵。在他的嚴格管制之下,杜麗娘在官衙裡住了三年,連後花園都沒有到過,白天睡一會兒都成了違反家教。杜寶要請個老先生教女兒讀書,這本來是好事,然而他另有目的,那就是一方面要利用經典教條束縛她的思想,一方面希望她將來嫁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訓女》出)。杜麗娘的母親是杜寶的家教的執行者。象封建社會裡許多麻木不仁的老太婆一樣,她絲毫也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反而要如法炮製,把杜麗娘也教養成封建社會的賢妻良母。她看見女兒裙子上繡的一對花、一雙鳥,都少見多怪,怕引動女兒情思;聽見女兒去了一趟後花園,就找丫頭春香來訓斥了一頓。杜麗娘的**陳最良,最她在杜寶以外唯一可以接觸到的男人,卻又是乙個陳腐得發臭的老學究。這樣,杜麗娘的處境比之《拜月亭》裡的王瑞蘭,《西廂記》裡的崔鶯鶯,都更為難堪。森嚴的封建禮教和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她無法接觸到乙個青年男子,象《西廂記》裡的張君瑞、《拜月亭》裡的蔣世隆那樣。
在這樣嚴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長的杜麗娘本來是個十分溫順的少女。然而環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虛,不能不使乙個正在成長的青春少女感到苦悶。因此當陳最良企圖通過詩經向她灌輸「有風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條時,她卻從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願望出發,對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釋:「關了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肅苑》)後來她在春香的誘導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後花園,那盛開的百花,成對兒的鶯燕,紛至沓來,開啟了這個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長期閨禁里的沈憂積鬱,一時傾筐倒篋而出: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沈魚落雁鳥驚喧,只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醉扶歸〉
原來為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白)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皂羅袍〉
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還回憶起詩詞樂府裡描寫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成恨」,在痛苦的歲月裡斷送了她們的一生;但也有象張生、崔氏那樣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約,后皆成**」。這樣,她的青春覺醒了。她一面悲嘆青春的虛度,個人才貌的被埋沒,她說:「我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可惜妾身為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以上引文並見《驚夢》)一面執著於自由、幸福的追求,她說:「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尋夢》)她不滿於自己的處境,卻找不到這種痛苦的根源;她憧憬著自己的理想,卻找不到它的出路。這樣,她就只有把自己的理想託之於偶然在夢裡出現的書生,甚至為他纏綿枕席,埋骨幽泉,而「一靈咬住」,始終不放。對於杜麗娘來說,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新的鬥爭的開始。「一靈未滅,潑殘生堪轉折」(《冥誓》),在擺脫了現實世界的種種約束之後,她果然找到了夢中的書生,主動地向他表示愛情,還魂結為夫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題詞》)。湯顯祖正是通過杜麗娘的藝術形象概括了封建社會青年爭取自由幸福愛情的鬥爭的艱苦性的。杜麗娘在《驚夢》、《尋夢》、《寫真》等出里傾訴自己美貌的被埋沒和愛美的性格不能表現,帶有要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特徵,它揭露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扼殺比以前任何愛情劇為深刻。她在出生入死、執著追求中所取得的勝利,不僅在爭取幸福的愛情上給青年讀者以鼓舞,同時流露了作家對他所憧憬的某種美好生活的渴望。杜麗娘追求愛情幸福的強烈與持久,甚至不達目的,死不罷休,帶有「現代的**」的性質(參閱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第二部分《家庭》),曲折反映了新的時代特徵,那是崔張的愛情故事所沒有的。由於封建壓力的巨大,個人鬥爭的艱苦,全劇籠罩著一股悲劇的氣氛。
杜麗娘這藝術形象的出現還有它的歷史根源。從干寶《搜神記》以來,民間就流傳著種種人鬼戀愛甚至還魂或投胎再生結為夫婦的故事,湯顯祖對這類故事又特感興趣(注:湯顯祖評《續虞初志•許漢陽傳》:「傳記所載,往往俱麗人事,麗人又俱還魂夢幻事。然一局一下手,故自不厭。」)。他在《牡丹亭題詞》裡說:「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更而演之。」這「杜太守事」實際就是現在還被保留在《重刻增補燕居筆記》裡的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記》。它寫南宋光宗時南雄太守杜寶的女兒麗娘遊園歸來,感夢而亡。她自畫的小影為後任柳太守的兒子柳夢梅所得。柳日夜思慕,遂和麗娘鬼魂幽會,並稟告父母,髮塚還魂成親。這篇話本**的後半雖比較簡單,但前半關於杜麗娘遊園、尋夢、寫像等的描繪,已相當細緻,並為《牡丹亭》所吸收。
《牡丹亭》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義。它的浪漫主義特色首先在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節表現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杜麗娘所追求的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環境裡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可是在夢想、魂遊的境界裡,她終於擺脫了種種封建禮教的束縛,改變了乙個大家閨秀的軟弱性格,實現了自己所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例如在《驚夢》裡,杜麗娘在夢裡和柳夢梅相見,「真個是千般愛惜,萬種溫存」;醒來之後卻是母親的一頓嘮叨。又如在《冥判》裡,杜麗娘還敢於向閻王殿下的胡判官訴說她感夢而亡的全部經過,還得了判官的允許自由自在地去尋找夢裡的情人,而在還魂之後,她的親爹卻不認她作女兒,更不同意她和柳夢梅結合。就這樣,作者通過一些富有奇情異彩的藝術境界,突出了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現了在封建閨範束縛下的青年婦女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其次是採取抒情詩的手法,傾瀉人物內心的感情。我們讀《驚夢》、《尋夢》、《鬧殤》、《冥誓》等出時,更多地象在讀抒情詩而不象在看劇本。用寫詩的手法寫戲本來是我國許多戲曲作家的共同特徵,湯顯祖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突出。
《牡丹亭》的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劇中生旦訴情曲多用南詞;而描寫戰爭或鬼怪,如《虜諜》、《冥判》等出則間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長。但有些曲詞還不夠本色。表現在石道姑、楊娘娘等身上的庸俗描寫,以及濫肆才情(如《道覡》的長白,《冥判》的增句詞)、結構不夠嚴密的缺點,也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儘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湯顯祖還不可能為當時的青年指出一條現實的鬥爭道路,然而他的藝術描繪已使當時的青年婦女從杜麗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從她的朦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到今天,杜麗娘的理想早已過時了,我們對於象湯顯祖這樣一位表現他的時**想的作家依然懷有崇敬的心情。
牡丹苑裡的口哨聲
雪中情,雪中行,踏雪而來,踏歌而行。這情景渲染得會讓人誤以為是一對多情的青春少年要在紛飛的雪舞中去幽會,或是一對痴 戀的鴛鴦要到那茫茫雪帳中去溫存。其實,在飛雪中等我那個 她 非別,她就是牡丹苑 盛唐的長安城早已蕩然無存,只是在西城牆這段遺址上現如今變遷出了這座並不壯觀的牡 丹苑。若要問唐朝的事,大...
王喆的牡丹亭 萬金油 新浪部落格
寂寞牡丹 盛開一抹嫣然 孤獨的人 怎令芳心震顫 誰把長亭外的邂逅 當成畢生纏綿 誰把淒美的傳說 錯亂半世姻緣 荒蕪時空 陷入幾多痴纏 凡世間 紅塵分作兩半 那張記憶中的容顏 如此美輪美奐 宿命中的故事不該曲終人散 牡丹亭傷感瀰漫 且讓有情人愛恨糾纏 牡丹亭光陰寸斷 都說是痴情難 一去不復還 rap ...